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医药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首页> 资讯速递 > 正文

中医药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光明网2024-09-26 09:19

  甘肃陇西的中药材贸易畅达四海、浙江丽水的乡村中医诊所广获赞誉、江苏泰州的中医药特色小镇游人如织……近年来,全国诸多乡村依托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充分彰显创新理念,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服务、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这些乡村的成功实践汇聚起强村富民和护佑民康的强大合力,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这一伟大征程中,乡村振兴的成效与产业、健康、文化等诸多方面紧密相系。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与乡村振兴战略并肩而行、同频共振。乡村是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发展乡村中医药产业为依托,能够充分发挥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的集聚作用,推动中医药产业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在乡村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中医药正悄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中医药新产业与新业态突破传统乡村发展模式,精准契合市场对乡村的经济发展、医疗保健、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元需求,让乡村振兴活力持续迸发。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全面对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当前,顺势而为挖掘和发展能够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阔步前行的中医药新产业,不仅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还可以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丰富乡村文化传承内涵,不断增强中医药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与带动作用,无疑是乡村振兴“宏伟蓝图”中的一抹“亮丽色彩”。然而,乡村振兴面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内部条件看,乡村产业发展缺乏创新、乡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文化传承意识淡薄、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往单一的发展模式动力不断减弱。从外部环境看,乡村发展面临着城市虹吸效应、市场竞争压力、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外部支持力度和发展机遇面临挑战。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要求我们加快转变乡村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赋能作用,不断提高乡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乡村发展尽快实现产业变革、服务变革、文化变革、生态变革。

  中医药赋能,助力乡村产业腾飞。乡村产业创新,需立足特色、对接需求。“靠山依药兴产业,乡村振兴谱新篇。”在广袤的乡村大地,悠远的农耕文明与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交相辉映,历史建筑、特色中药材种植、传统中医药民俗、自然风光以及村落风貌等,在产业融合的大环境下,蕴含着无穷潜力。面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众多路径抉择,唯有立足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以差异化发展之路实现有效创新,方要在“中医药特色”上狠下功夫。例如山西五寨,凭借“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各地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中医药自然、文化和历史资源,紧密结合市场新的需求导向,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乡村中医药新产业、新业态。同时,加大对中医药科技研发和乡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乡村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从传统的中药材饮片加工,到现代化的中成药生产,再到保健品开发以及化妆品研制,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医药加工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民返乡就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此外,与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确保销售渠道的稳定畅通,让农民的收入拥有坚实保障。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现代物流体系,乡村的中药材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通过参加各类中医药展会和贸易洽谈会,乡村企业与国内外客商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乡村中医药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医药赋能,筑牢乡村健康基石。健康是脱贫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与动力,人民健康,生活有质量,乡村振兴才有保障。然而,当下乡村医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医疗人才短缺、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依旧是制约乡村发展、影响百姓生活质量的难题。中医药以其“简、便、廉、验”的特点,犹如一场及时雨,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乡村百姓带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其一,发挥中医优势,夯实乡村健康根基。经验丰富的中医生当秉持传统“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法,精准勘破病因病机,展开辩证论治。让乡村百姓无需长途跋涉,即可享受专业中医药服务。从常见疾病医治到慢性病调理,从康复护理到预防保健,中医药应在各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其二,优化服务举措,提升乡村中医效能。大力实施乡村中医服务提升行动,引导中医药资源薄弱地区借助人才支援、技术帮扶等方式,广泛普及中医药应用。通过“传、帮、带”,培育乡村本土中医药人才,使其成为乡村健康的忠诚守护者。充分发挥中医全科特性,提升乡村医生综合诊疗能力,使其能够应对乡村各类常见疾病,满足乡村医疗现实需求,为百姓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其三,完善保障体系,筑牢乡村健康防线。全力推进覆盖乡村的中医药服务与健康管理系统建设,加快实现乡村与城市中医药资源互通共享以及中医药服务便捷对接。大力发展“互联网 + 中医药健康”,加大对乡村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投入,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鼓励中医药机构运用远程诊疗、远程指导、远程培训等多元化服务,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有力支撑。精心建设完善乡村中医药服务平台,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可及性,不断完善面向乡村各类人群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儿童、特殊人群等量身定制个性化中医药健康服务方案。

  中医药赋能,厚植乡村精神沃土。中医药文化恰似春雨,滋润着乡村精神沃土,培育出乡村文明之花。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乡村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一,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阵地。在乡村积极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举办中医药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使古老的中医药器具重现光彩,珍贵的医书古籍绽放智慧光芒,传奇的杏林故事精彩呈现,让村民近距离体悟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乡村厚植精神沃土。其二,加强中医药文化引导。在乡村中小学积极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深沉热爱,使他们成长为中医药文化的忠实守护者和积极传播者。同时,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非法行医及虚假中医药宣传活动,加强日常巡查监督,坚决遏制夸大疗效、误导民众等不良中医药文化传播,确保农村百姓不被“伪中医”欺骗,让科学准确的中医药信息广泛惠及乡村百姓。其三,大力发展中医药“医康养”文旅建设。深度挖掘乡村中医药资源与自然风光的融合潜力,精心打造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是乡村振兴之重要举措。作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里,湖北蕲春积极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巧妙地将中药材种植基地、养生保健服务、美食完美融合,成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各地应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积极借鉴蕲春的成功经验,深入挖掘本地的中医药资源和自然风光优势,因地制宜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中医药文化在乡村的传承、融入与发展,为乡村厚植了精神沃土,培育了文明之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撑,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璀璨的文化风景线。

  中医药赋能,守护乡村生态屏障。《黄帝内经》强调:“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人合一的理念深入渗透中医药的方方面面。中医药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的健康与环境息息相关。然而,长期以来,中药材主要取材于自然野生资源。但随着现代中医药的高速发展,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了滥采滥挖现象,致使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面临枯竭甚至灭绝的危机,也给乡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打击。发展中医药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一度陷入矛盾,破局迫在眉睫,需从多方面着力。首先,强化理念引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乡村地区对中医药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使人们深刻理解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中药材资源,就是守护人类健康,而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其次,推进科学种植。积极探索中药材的生态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乡村的土地资源,实现中药材种植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的技术指导,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壤、水源的污染。例如,采用林下种植、间作套种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研发适合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的中药材种植技术,为乡村生态屏障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再者,加强资源保护。建立健全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机制,加大对滥采滥挖行为的打击力度。划定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区,加强对珍稀濒危中药材的保护。同时,开展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人工繁育和驯化研究,提高野生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确保野生中药材资源得以保存和繁衍,为中医药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以中医药为引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世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中国方案。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牢牢把握中医药发展机遇,立足乡村特色,充分挖掘中医药资源潜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以中医药赋能乡村振兴,绘就产业兴旺、健康安宁、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详情:

  黄海韵,武汉轻工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红菱,武汉轻工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教授

  胡海,武汉轻工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助理实验师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拒绝“容貌焦虑”,远离医美乱象悲剧

  • 能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的父母最贴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