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护牙促健康”。
近年来,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国家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等政策文件,为口腔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口腔疾病与许多慢性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高盐、低纤维的食物,不仅与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等有关,也和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密切相关。
培养科学的口腔保健习惯,是落实早防早治的关键。值此全国爱牙日,让我们重视口腔健康,树立“牙病无小事”意识,将爱牙护齿融入日常生活。
【本期嘉宾】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 俞光岩
【本期话题】
口腔里也会得癌吗?哪些是口腔颌面部癌前病变的警示信号?
俞光岩教授:口腔不仅包括牙齿,还包含黏膜组织,其覆盖了整个口腔内部。具体包括牙龈、颊黏膜(腮帮子)、口底、上颚以及口唇等部位。此外,口腔还由颌骨和唾液腺等结构组成。
除了牙齿本身,口腔中的所有黏膜组织、颌骨等均有可能发生口腔癌。口腔癌可分为两类:一部分为原发性癌症,即一开始就是口腔癌;另一部分则由癌前病变演变而来。
常见的癌前病变包括白斑、红斑和扁平苔藓等。尽管大多数普通黏膜病变恶变比例较低(一般低于5%),但若长期存在,仍有可能发展为口腔癌。在各类癌前病变中,红斑的恶变风险最高,其癌变比例相对较高。
学术指导单位
出品
监制 高赛 李丹
记者/剪辑 赵希
摄像/后期 孙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