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守护父母健康,关注身体的同时更要读懂他们的内心
首页> > 正文

守护父母健康,关注身体的同时更要读懂他们的内心

来源:咸宁新闻网2025-11-03 17:55

  清晨的厨房,张阿姨把前一晚剩下的冬瓜汤重新加热,氤氲的水汽里,她盯着锅沿发呆……

  深夜的客厅,王爷爷坐在沙发上,电视里播放着戏曲,音量调得很轻,他的手指在手机通讯录里反复滑动,最终还是没按下女儿的电话号码……

  这样的日常,藏在许多独居老人的生活里。我们总想着给父母添新衣、买营养品,却常常忽略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期盼与落寞,那些被简单归为“年纪大了就容易想不开”的情绪低落,可能正悄悄将他们推向老年抑郁的边缘。

  老年抑郁障碍:不只是“不开心”

  老年抑郁障碍并非简单的情绪低落,而是需要重视的精神健康问题。从医学定义来看,广义的老年抑郁障碍(通常指≥60岁人群),既包括老年期首次发作的抑郁,也涵盖年轻时发病、持续或复发到老年期的情况,还包括由躯体疾病等引发的继发性抑郁;狭义的老年抑郁障碍则特指60岁以上人群首次发病的精神障碍,核心症状是持续的抑郁心境。

  不同于年轻人的抑郁,老年人症状往往更隐蔽:他们很少直白地表达“我难过”,反而常以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比如反复失眠或嗜睡、没胃口或暴饮暴食,频繁去医院做检查,却查不出明确病因。同时,老年抑郁常伴随多种慢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且自杀风险远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也是它最危险的特点之一。

  警惕这些信号:父母可能正陷在“情绪陷阱”里

  情绪上的“冷”:以前爱下棋、跳广场舞的父母,突然对所有爱好都提不起劲,总说“没意思”;要么长期愁眉不展,要么沉默寡言,甚至偶尔说“活着没意义”,出现自责、绝望的想法。

  认知上的“慢”:说话变慢、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做饭时忘了放盐,出门后想不起家门钥匙放在了哪里。这很容易和老年痴呆混淆,但区别在于:抑郁引发的认知减退是“情绪相关的暂时波动”,而痴呆是进行性的记忆、认知全面衰退。

  行为上的“退”:拒绝参加亲友聚会,连买菜、散步都懒得动,生活变得懒散;严重时甚至不愿洗澡、换衣服,丧失基本自理能力。

  躯体上的“痛”:经常说头晕、头痛、心慌、肠胃不舒服,或者失眠到凌晨、白天嗜睡,去消化科、心内科反复检查,却始终找不到病因,这些很可能是抑郁症“躯体化”的表现。

  抑郁背后的“推手”:不只是孤独那么简单

  老年抑郁的发生,是心理、社会、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心理社会层面看,退休后“从忙到闲”的角色落差,让不少老人陷入迷茫;亲友离世带来的“生死冲击”,让孤独感被无限放大;空巢家庭中,子女异地工作导致的情感疏离,更是让老人的思念变成日复一日的等待。

  生理层面: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分泌减少,老年人对负面情绪的承受力变弱;同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长期用药,也可能间接影响情绪,成为抑郁的“催化剂”。

  守护父母的“心灵健康”:从家庭到专业的全维度支持

  家庭支持是第一道防线

  子女的定期探望和视频通话至关重要。耐心倾听老人的“唠叨”,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如书法班、合唱团),帮助重建社交圈,找回生活归属感。

  专业干预,科学走出情绪困境

  当自我调节效果有限时,寻求专业帮助刻不容缓。现代医学针对老年抑郁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

  药物治疗:新型抗抑郁药(如SSRI类、SNRI类)可改善神经递质失衡,虽安全性较高,但依然会存在一定的副反应,例如头晕、失眠、心悸等。因此针对轻中度抑郁伴躯体症状患者,临床中常用中成药治疗,比如创新中药解郁除烦胶囊,具有化痰解郁,清热除烦的功效,不仅可以改善神经递质失衡,调节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且安全性更高,对于患者常常伴发的焦虑情绪、睡眠障碍、头晕头痛以及口干、便秘等周身不适均有改善。

  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等非侵入性治疗,通过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平衡来改善症状。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帮助老人识别并重构负面思维模式,增强情绪应对能力。

  构建全面防护网络

  老年抑郁的防治,不止于家庭和医院,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社区可定期开展老年心理健康筛查,通过简单的量表评估,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医疗机构可增设老年心理专科门诊,将抑郁筛查纳入老年人体检常规项目。

  别让父母做好的饭菜热了又凉,别让客厅的电视亮到深夜,更别让他们的孤独,藏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守护父母的晚年,不仅要让他们穿得暖、吃得好,更要读懂他们的“不开心”,帮他们走出“情绪陷阱”。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心理直播课不能沦为陷阱

  • 网络心理直播课,能治好你的创伤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