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十月,全球瞩目的“乳腺癌防治月”如期而至。由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发起的“健康公益促进项目-粉红丝路·华南绽放”科普访谈走进被誉为“林中之城”的山水福地,中国海上丝路的内陆延伸段——郴州。一场跨越湘粤的专家对话在此展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与湖南省肿瘤医院欧阳取长教授,从地域挑战畅谈至个体康复,为公众带来一场关于乳腺健康的深度对谈。
华南地区乳腺癌防治:机遇与挑战并存
谈及华南地区的特点,王树森教授指出,像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乳腺癌发病率较高,甚至超过50/10万,而乡村地区则相对较低,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未来乳腺癌发病率可能逐渐升高,患者群也会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也是一大挑战。王树森提到,广州等大城市拥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优质医疗平台,患者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临床研究和新药试验;而乡镇地区的诊疗能力仍有待加强。
欧阳取长教授则从湖南与广东的差异切入,指出两地“在经济水平、医疗资源、患者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距”。但他也强调,挑战之中蕴藏机遇:“我们与广东同行之间有广泛的交流合作,比如病例讨论、临床研究参与、科普联动等,共同推动区域性健康联盟的发展。”
破除误解:乳腺癌≠绝症,科学带来新希望
“乳腺癌不等于绝症。”王树森教授强调,随着医学进步,乳腺癌已成为可防可治、甚至可像慢性病一样管理的疾病。 欧阳取长教授补充,随着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手段的进步,乳腺癌整体5年生存率已超过90%。“得了乳腺癌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现在的治疗手段非常多,疗效也非常好。”
主动预防:从生活方式到筛查选择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乳腺癌?欧阳取长教授建议女性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适度运动、避免过量饮酒。王树森教授则提醒,若出现无痛性肿块、单侧乳头溢血、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异常,应及时就医。而对于乳腺检查,欧阳教授指出,年轻女性或致密乳腺建议首选B超,年长女性或脂肪型乳腺则更适合钼靶,二者常互补使用,需遵医嘱选择。
精准治疗:从“狂轰滥炸”到“精确制导”
“过去化疗像是‘普通轰炸’,好坏细胞一起受损;现在的精准治疗更像‘精确制导’。”王树森教授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乳腺癌治疗理念的变迁。他指出,如今已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避免化疗,即使是需要化疗的患者,疗程和药物选择也更加优化、副作用更轻。
欧阳取长教授进一步补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需综合考量肿瘤类型、分期、基因分型,以及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经济条件与个人意愿。“我们的目标是把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药物,用在最合适的患者身上。”
全心康复:回归生活,拥抱未来
治疗结束不代表关怀终止。欧阳取长教授提醒患者,复查要“不缺席”,运动应循序渐进,饮食需均衡营养,不必盲目进补或依赖保健品。王树森教授特别指出,对年轻患者而言,“治愈”已不仅意味着疾病康复,更包括回归社会角色,“你是一位妻子、母亲、女儿,也是职场的中流砥柱。治疗后,请勇敢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重新开启人生。”
寄语未来:科学与关爱同行
在访谈的最后,王树森教授寄语患者:“请相信科学,保持信心。我们医生和研究者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抗癌的路上,你我同行。”欧阳取长教授则对广大女性说:“关爱自己,从关注乳腺健康开始。定期检查是最好的礼物,积极预防是最大的智慧。”

从预防到治疗,从康复到回归,乳腺癌防治之路虽仍有挑战,却已充满希望。这场湘粤专家的对话,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信心的播种。愿每一位女性都能被科学照亮,被温柔守护,在属于自己的时光里,优雅地绽放,从容地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