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走进大方县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中心,“时间就是生命”的标语格外醒目。从乡镇急救车呼啸而至,到急诊团队5分钟内接诊,再到通过绿色通道直达手术室,每个环节的高效运转,都凝聚着东西部协作的温度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技术力量。这座融合了5G、物联网等智慧技术的“生命驿站”,正为乌蒙山区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急危重症救治防线。

自农工党中央与广州市天河区结对帮扶大方县以来,针对大方县基层医疗能力不均、急救体系不成熟等问题,2022年,经农工党中央牵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大方县人民医院结对帮扶。广州市天河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大方县人民医院三方携手,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及广东省能源集团捐助的100万元启动资金,共同打造华西—大方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中心。

“结合大方实际和医疗特点,我们提出建设覆盖全县的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体系,核心是为患者抢出更多黄金抢救时间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华西—大方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中心研发者郭军介绍,项目通过智慧技术赋能,全面提升县域内医疗机构对急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置能力。

如今,大方县的救护车已升级为“移动ICU”——配备呼吸机、除颤仪、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仪等设备,患者上车即相当于“入院”,生命体征数据可实时传输至县医院。院内,以急诊、ICU为中心的重症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动态抓取患者信息并评分,实现重症早期预警,筑起“没有围墙的ICU”;借助“5G+”技术,县乡两级医院可开展线上查房、远程会诊,15家乡镇卫生院完成数字化升级,形成县域重症“一张床”智慧管理模式。

“中心运行以来,急性心梗、脑梗死患者平均救治时间缩短近10分钟,未再发生非预期死亡。”大方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侯先敏细数成效:资源调度更优,打通县乡村三级救治网,实现“上车即入院”;远程指导让现场急救更精准,降低后续并发症风险,真正打通救治“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该项目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约470万元,目前一、二期已投用,三期进入调试阶段,预计10月底正式上线。“一期建成中心平台及4家乡镇次中心,实现院前院内互通;二期扩展至10家乡镇卫生院;三期覆盖15家,完成抢救室、监护室数字化升级,并推动中心智慧化迭代。”项目技术总监田野介绍,升级后将进一步提升基层急危重症救治的智能化水平。

从东西部协作的资金支持到华西医院的技术赋能,大方县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中心正以“科技+协作”的力量,让乌蒙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高效、更优质的急救服务,奏响“健康中国”的协作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