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一场由无锡源盛堂中医门诊精心举办的 “慢品秋色,漫话安康” 读书分享会活动,于惠山古镇景区温情收官。活动旨在通过专家对话、患者分享,以及创新互动体验,将《癌症只是慢性病》这本书中的核心理念,从理论知识转化为有温度、有感悟、有力量的身心疗愈之旅,为众多书友们搭建起 “科学认知 + 身心调理 + 情感联结” 的康复桥梁。
本次活动特邀了“何氏零毒疗法”创始人之一的王贵茹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陈秋月医师,与书友们共同见证一场关于生命、关于感悟的思想盛宴。
活动中,无锡门诊负责人逢主任深度拆解了《癌症只是慢性病》这本书对众多患者的意义与实用性,她认为:《癌症只是慢性病》不仅仅是一本健康指南,更是一部蕴含生命哲学的人文读本,可以帮助患者真正实现“身心同治”,高质量地走向长期康复。
王贵茹教授则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与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她谈到:患者对癌症的认知升级与心态转变,是癌症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的关键原因。这一观点与《癌症只是慢性病》书中核心论述一致:在癌症领域,心态好坏是能否康复的分水岭。良好心态能通过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与免疫机制,有效地阻抑癌细胞的发展,为后续康复提供重要支撑。
陈秋月医师更是强调需引导患者理性看待癌症、避免过度治疗。临床中癌症患者病情存在明显差异:约 1/4 患者无需治疗;1/4 患者经积极治疗可实现长期生存;部分患者病情可能出现阶段性进展,但后续还会反复;另有不到 15% 的患者,即便接受积极治疗,效果也较为有限。她认为,临床诊疗中,应先帮助患者明确病因与病情本质:唯有认清 “治疗目标” 与 “病情特点”,才能合理选择治疗手段,而非盲目启用所有方案。
本次读书沙龙还邀请了多位患者代表亲临现场,其中一位原发直肠癌转肝癌的毛女士(化名)分享道:在得知转肝癌后,最初的心态是非常紧张和焦虑的,后来接触到《癌症只是慢性病》,逐步接受书中“带癌生存” 的理念,如今已平稳度过 2 年。还有一位子宫内膜癌伴肺结节转移的赵女士(化名),她在持续接受创伤性治疗的过程中,偶然读过《癌症只是慢性病》一书后,从一味地对抗性治疗,转向中医调理,采用更温和的方式平衡病情与身体状态。
这些真实案例的分享,让书中提出的“癌症只是慢性病”这一核心观点,不再只是纸上冰冷的文字,而是通过每一位患者的康复心得与故事,变成了一种可被理解、可被管理的现实。
除此之外,活动过程中还创新设置了 “漫游古镇”、“茶室品茗”、“八段锦教学”、“心愿明信片书写”、“助眠香囊手作” 等特色环节,将书中 “心身协同,综合疗愈” 的康复理念转化为可触摸、可实践的互动体验,让在场书友们沉浸其中,纷纷找到对抗癌症的 “温柔力量”。
茶香渐淡,书香仍绕。本次读书沙龙通过 “理论分享 + 实践体验 + 情感联结” 的创新模式,让《癌症只是慢性病》的科学理念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成为患者手中的香囊、笔下的心愿、日常的舒展动作。这场充满温度的沙龙,不仅为无锡抗癌实践注入新活力,还联结了更多向往健康美好生活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