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前,全球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态势,其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形势尤为严峻,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健康问题。为推动过敏性鼻炎规范管理和全球诊疗水平的协同提升,世界过敏组织(WAO)现任主席Mário Morais-Almeida教授受邀来到中国,参加中华医学会2025年变态反应学术会议,与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变态反应(过敏)科主任程雷教授领衔的中国过敏领域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分享过敏性疾病诊疗的前沿理念与临床实践经验,凝聚全球共识,为我国变态反应学科发展注入蓬勃活力,助力推动行业持续繁荣与高质量发展。
Mário Morais-Almeida教授表示:“这次能够受邀来到中国参加学术交流,我深感荣幸。期间我看到了中国专家们开展的工作,其专业实力与成果质量令我由衷震撼。中国在过敏性疾病领域的实践经验极具借鉴价值,应获得更广泛的国际关注,让全球同行都能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共同推动领域发展。”
程雷教授也表示:“Mário Morais-Almeida教授的中国之行,把全球先进诊疗经验分享给了中国的专家和基层医生,助力中国过敏领域吸收全球前沿理念。未来,我也期待有更多像这样加强联系与合作的机会,助力引领我国学科发展、推动我国临床实践向更高质量方向迈进。”
世界过敏组织(WAO)现任主席Mário Morais-Almeida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变态反应(过敏)科主任程雷教授接受媒体采访
聚焦儿童:破解过敏性鼻炎诊疗“成人缩小版”误区
全球过敏性鼻炎患者超5亿人,覆盖世界10%-40%人口,患病规模庞大。尤其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敏性鼻炎高发人群,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中更为显著。数据显示,全球有10.5–19.9%的儿童患有过敏性鼻炎,这无疑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Mário Morais-Almeida教授指出:“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其诱因涵盖环境污染、生活方式转变及城市化进程等多重因素,这些渐进性变化共同推动了疾病的高发态势。此前在与程雷教授和美国专家共同接受《欧洲医学杂志》(EMJ)就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管理挑战与发展机遇的采访和研讨时,我们都深刻认识到针对儿童患者的规范化诊疗与系统性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
类似情况在中国也同样严峻。程雷教授谈到:“中国人群调查和医院诊断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过敏性鼻炎的患病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与2005年相比,2011年自我报告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数增加了近1亿,这些数据令人震惊。”而在儿童人群当中,过敏性鼻炎患病率的增长同样提示着不容乐观的疾病负担。一项针对中国儿童的流行病学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2012-2021年被确诊的过敏性鼻炎患病率(19.75%),高于2001-2011年(14.81%)。“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需将过敏性疾病诊疗工作置于关键位置,着力提升专业能力与临床新技术应用水平,进而构建更全面、完善且科学的治疗体系。”程雷教授补充道。
而公众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以及儿童用药领域存在的“成人缩小版”误区,也影响了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疾病控制。Mário Morais-Almeida教授也特别强调:“儿童并非成人的‘缩小版’,不可将成人药物简单减量后用于儿童。临床用药需充分结合儿童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充分考虑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规避潜在用药风险。在药物选择上,应选择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对于症状已进展至中重度的患儿,可优先考虑联合使用全身生物利用率较低的鼻用糖皮质激素,对儿童而言安全性更高、适用性更强。此外,临床还需重点关注药物的适用年龄范围及潜在不良反应,据此为儿童选择适配的药物种类与精准剂量。”
凝聚共识:中外携手引领过敏诊疗新模式
尽管形势严峻,但过敏性鼻炎的防治工作仍面临多重挑战,制约了整体成效。就中国而言,一方面,公众对过敏性鼻炎的认知不足,常将其症状与普通感冒混淆,导致延误就诊。同时,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普遍存在‘症状缓解即停药’现象,易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另一方面,我国过敏诊疗领域还面临学科分割、基层诊疗能力薄弱、不同层级医院诊疗水平差异等医疗体系挑战。因此,提升公众科学认知、强化患者健康管理意识,并持续完善我国过敏性疾病的诊疗体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
基于此,过敏诊疗中心应运而生,通过汇聚多学科专家打破壁垒,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与个性化方案,依托先进资源攻克疑难病症、应用前沿技术并参与指南制定,同时构建教育体系培养人才、帮扶基层促进诊疗同质化,还开展科研攻关推动学科发展,凭借国际认证与学术交流提升全球影响力。日前,世界过敏组织(WAO)已发函认证江苏省人民医院过敏诊疗中心成为世界过敏组织卓越中心。程雷教授也表示“这一成果不仅是世界过敏组织相关实践在中国落地的实例,更向全球推广了过敏性疾病诊疗领域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我相信,在政府引导与顶层设计的支持下,结合临床实践层面的持续深入探索,过敏诊疗中心建设将持续彰显强大生命力,未来有望进一步向全国各级医院推广。后续,我们也将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拓展诊疗中心内涵、提升建设目标,为中国过敏性疾病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除临床诊疗外,患者的长期科学管理同样关键,而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为此,世界过敏组织(WAO)发起了全球性公益活动“世界过敏周”。Mário Morais-Almeida教授介绍:“每年六月,我们都会强调一个需要提高全球公众意识的过敏性疾病话题。往年的主题包括了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严重过敏反应等一系列重要话题,助力提升大众认知。除了疾病教育方面,在明年的世界过敏周,我们还会推出一个主题就是过敏专科医生。希望能够聚焦‘为何需要过敏专科医生’这一关键问题,从患者与政策两个维度阐述其价值。助力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也将为过敏专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共享经验:中国实践助力全球过敏诊疗未来
面对过敏性鼻炎给公众健康带来的挑战,中国也在积极实践。在本次国际交流过程中,程雷教授也介绍了防治过敏性鼻炎的“中国方法”,并对提升中国过敏性疾病防治能力方面给出了建议。“医生需深化对过敏性疾病本质的认识,提升专业能力与临床新技术应用水平,构建科学治疗体系;同时应坚持终身学习,把国际先进经验与中国临床实践相融合,并加强科普工作,助力患者提升疾病认知与治疗依从性。此外,尽管已有慢病管理相关政策,仍需进一步关注过敏性疾病带来的健康负担,通过政策优化提升整体防治水平,推动中国在该领域的经验走向国际。”
Mário Morais-Almeida在谈及此次中国之行时也表示,“此行所见多有震撼。中国在过敏疾病数据积累上基础良好、潜力大,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牵头的相关指南融合国际经验与本土临床实践,极具推广价值。未来,我也希望继续深化合作、扩大卓越中心网络建设,针对中国过敏专科医师数量较少的现状,建议可以从加强专科医师教育、壮大专科队伍切入探索合作方向。此外,我还看到中国在数字化工具应用于临床管理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医生也可以借助其开展长期随访、优化患者管理,这一实践值得深化合作与推广。”
这场围绕过敏诊疗经验的双向分享,不仅让国际同行深入了解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创新实践,也为后续探讨交流价值、规划合作方向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Mário Morais-Almeida 教授也特别提及,这样富有价值的国际学术交流与经验互通,离不开像拜耳这样的企业长期以来的支持与投入。拜耳公司多年来深耕过敏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推广,未来也将持续通过促交流、助创新、做科普以及推动公益支持等方式,积极促进国际间的学术对话与合作,与全球医疗工作者共同推动过敏性疾病的诊疗水平,为全球儿童远离过敏困扰,畅享自在童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