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专访四川师范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研究院院长罗宏森
记者:罗院长,您好!基层应急队伍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也提出了相关要求。目前成都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与现代化要求仍有差距,您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成都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现状吗?
罗宏森:你好!为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五位一体”全灾种、大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成都市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它将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与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应急救援能力三年提升行动(2020—2022年)深度衔接,先后印发了多个文件,比如《关于开展“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还出台了《成都市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规范》《成都市“一主两辅”应急救援队伍“五联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在市应急局的指导下,区(市)县党委政府扎实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中心消防救援站为主力、以镇(街道)应急队和村(社区)应急分队为辅助的“一主两辅”基层应急力量体系。截至目前,261个镇(街道)已建立30名队员的应急队、3043个村(社区)已建立10名队员的应急分队,约3.7万名“能应急、懂救援”的队员充实进了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而且按照联防、联训、联战、联调、联勤“五联机制”要求,各级应急队伍不断提升专常兼备、平战结合的应急协同能力,基层应急力量整体合力不断增强。
记者: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您也提到存在差距。那目前成都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呢?
罗宏森: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队伍模式不统一,管理难度大。当前基层应急队组建模式以兼职为主,其他模式为辅,大体分为购买第三方服务组建、政府直接招聘专职兼职队员组建、政府与企业共同组建三种情况。由于队伍组建模式多样,不同模式在人员构成、专业技能、装备配备、培训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标准和要求不统一,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全市整体性的顶层设计。
其次是资金保障不到位,工作开展难。担负基层队伍主建的街镇财政能力不强,受属地领导意识影响,目前成都市街镇队伍建设普遍存在资金保障不到位的情况。资金不足制约了专业培训、演练活动的开展,几乎没有街镇能达到每年48学时的培训、18天合成训练的要求,队员个人防护和队伍装备也远达不到作训要求,经费制约使得基层应急队员基本是“纸面队员”,面对比武大赛、应急演练等活动时,只能临时组织具备专业技能的“救火队员”参与。
再者是队伍结构不稳定,人员流动大。传统模式下组建的基层应急队伍主要依托当地镇(街道)政府工作人员、民兵、综治队员、村(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志愿者、热心群众等组建而成,基本上是义务队员,这导致队伍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在日常管理、队员招聘、活力维持等方面面临困难。而且远郊地区青年人员大多外出务工,当地应急队伍人员年龄偏大,不仅影响队伍活力和应急能力,还可能导致一些新的救援技术和理念难以得到及时推广和应用。
最后是培训机制不健全,能力提升难。队伍培训主要依托中心消防救援站、应急救援尖刀队开展,同时依托基层应急队技能比武大赛以赛促训、以训促战。但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师资,基层应急队伍往往难以接受系统、全面的培训,大多存在课时不足、参与度不够等问题,部分地区应急演练内容单一、实战性不强,致使培训、演练效果不明显,队伍在能力提升方面难以取得显著进展。而且队伍成员专业背景、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培训需求各不相同,使得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保证。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您有什么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呢?
罗宏森:我也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推动建设。要进一步细化制定镇(街道)、村(社区)应急队伍建设的管理规范,明确各级队伍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统一标准和规范。同时,建立统一的调度指挥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统一调度和协调。各地要充分挖掘属地资源,因地制宜组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通过属地共建共治的模式,优化队员结构,引进专业人员,将基层应急队伍打造成“家园护卫队”。
二是加大政策力度,扩宽经费保障渠道。要加大对基层应急队伍的资金支持力度,明确应急队伍建设的经费来源,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队伍日常训练、人员保障、装备配备等。像成华区在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中明确了“财政调资金、街道选场地、平台公司建营房抓招聘、消防大队搞培训、应急局购装备”的总体思路,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此外,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积极寻求社会捐赠和基金会的支持。
三是优化队伍人员构成,提升队伍素质能力。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待遇保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应急队伍,提高队伍的稳定性。同时,在组建基层应急队伍时,注重选拔和培养专业救援人员,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比如成华区在组建基层应急队伍时,从部队退伍军人、消防员、社会救援队伍精英等人群招聘专职队员;金牛区、武侯区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专业人员组建成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既保障队伍人员收入,稳定人员流失,又提高了队伍的应急救援水平。
四是加强常态化培训训练,注重能力持续提升。要探索建立基层应急队员职业资格体系,增强归属感荣誉感;制定政策鼓励基层应急队员考取应急救援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应急安全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和提升培训;鼓励社会力量利用“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应急培训和训练基地,为基层应急队的技能提升和交流合作提供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平台。依托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强化协同联动机制,制度化加强对基层应急救援力量训练指导,常态化加强共训共练、联勤联动。
记者:非常感谢罗院长的详细解答,相信您的这些分析和建议会对成都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罗宏森:不客气,希望能为成都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光明网记者 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