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栏目介绍】
2023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光明网携手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罕见病联盟等组织机构,以及十几家大型公立医院,联合策划出品2023光明网两会专栏·健康中国追梦人。今年专栏拟邀约15位医疗卫生界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新医疗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医药创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健康扶贫事业等,以及今年两会大健康领域热点议题,结合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和履职内容,开设话题专场,进行采访和解读。
【本期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营养科主任 王宜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指出“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光明网记者: 我们在营养学或中医养生学上经常听到药食同源的理论,那什么是药食同源呢?
王宜委员:药食同源膳品是利用食物的属性功能,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依照“因人、因地、因时”的辨证施治、辨证施膳的原则开具单方或复方,制成的膳品,具有调节人体机能,以达到防病、治病、促进机体康复,保养身体的目的。膳品选材出自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名单》,成分不同于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无营养素添加。
光明网记者:您对目前药食同源膳品研发、生产,有哪些建议?
王宜委员:
(一)在食品类别中,新设药食同源膳品类别。
膳品的方剂在无营养素添加情况下,就能有效发挥治疗康养的功能,有别于特殊食品(保健品、特医食品),但在现有食品类别中没有此分类,故建议设立药食同源膳品作为食品的新类别。
(二)建立药食同源膳品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
药食同源膳品的单方、复方组合,必须经过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实现无毒、安全、稳定要求,且具有特殊功效。建议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引入药食同源膳品的评估工作,对农残、环境污染、职业危害、生物危害等展开综合评估,建立健全安全性评价体系,制定符合安全性要求的检验、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允许药食同源膳品标识功效作用和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食用量、食用禁忌等,同时标识“本品不能代替药物”。针对基于中医基础的特色组方的科学性,应委托第三方认证机构承担起有关资质和产品安全性的评价任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政府部门行政管理。
明确相关部门职能任务,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允许中医院和中医诊疗机构基于中医理论和国家卫健委发布药食同源目录,生产药食同源膳品。制定相应生产审查细则,在食品生产许可类别上归类为“特殊膳食食品类”,类别名称“药食同源膳品”,允许标注适用的特定人群和中医辩证类属。促进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营养学的结合,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和大食物观背景下我国食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维护行业发展秩序,为祖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开辟新路。
出品
监制:高赛 李丹
策划:李然
编辑:李然
设计\制作:孙鹏宇
特别鸣谢
万方医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王光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