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学术会议(CTOCC 2025)上,一场关于“传承·新生”主题的活动,正热火朝天地展开。手术转播室里,那些大家熟知的心血管临床大咖们的身影虽然在场,但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后退一步”,将主导操作台的位置,交给了身边那一张张更年轻、也略带一丝紧张的面庞。这便是CTOCC 2025一场开创性的尝试:由资深专家担任指导者,由青年骨干医生担任主要术者,六对师徒,携手在全国观众面前,完成一台台高难度的CTO-PCI手术。
“最早一批CTO俱乐部的成员,现在基本都接近退休了。”作为CTOCC的创始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葛均波院士感慨道,二十年来,CTOCC见证并引领了中国CTO-PCI技术的腾飞,但医学的进步,终究要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
葛院士坦言,让年轻人走向前台,不仅仅是让他们“能做”,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聚光灯下“能讲、能扛”的综合素质。“其实他们平常都做得很好了,”葛院士微笑着说,“但在这么多观众,特别是老师在旁边的时候,心里难免会打怵,会犹豫自己的操作对不对。”
他深知这种压力。但他也更清楚,真正的成长恰恰源于在压力下的独立思考与果断决策。“有时你可能会想,‘你别做了,我来’,也许能很快完成手术。但这并非我们为师者所追求的,”葛院士温和而坚定地谈到,“我们真正追求的,是看到学生能比老师做得更好。这才是传承。”
“以往的演示,都是成熟术者展示完美操作,大家来学习。这其中缺少了一种沉浸式的代入感。”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李成祥教授清晰指出新模式的价值所在。他认为,这种师徒同台的形式,第一次让教学和传承的过程变得如此直观、真实。
在与他的学生陈根锐医生的合作中,这种真实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这么大的场面第一次登场,能有这样的表现,我的评价是好坏参半。”李教授的点评充满了爱护与严格,“很努力,但还是有些紧张。在成功的瞬间,因为激动出现了一点小失误……这既是他人生舞台的缩影,也是他CTO之路的缩影。”
这句看似严格评价的背后,是一位师者深沉的自省。“作为师傅和监护人,我对可能出现的失误,预判性还是不足,耐心也还不够。”李成祥教授谈到,这场传承并非单向给予,更是一种双向成长。
“年轻一代的医生,起点比我们高太多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陈纪言教授感慨道。他认为,正是因为有CTOCC这样成熟的学术平台,今天的年轻医生们从职业生涯早期,就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他们的成长速度是上一代人无法想象的。
“我们看到,很多学生的技术,已经不逊于甚至超过了老师,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在指导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的薛强医生完成一台极其复杂的手术后,陈纪言教授的脸上写满了欣慰。
今年的CTOCC,共有六组新老专家团队登上了这个特殊的舞台,他们共同构成了“传承·新生”最核心的风景线。当最后一台“师带徒”手术演示结束,掌声响起。导管室的光,照亮了一双双年轻而坚定的手,也映照出前辈们充满信任与期许的眼神,连接了两代冠心病介入人的心。在CTOCC 2025的舞台上,“传承”不再是一个宏大的词汇,它化作了每一次精准推送、每一次耐心指导、每一个鼓励眼神。(顾成炜)
指导专家:葛均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青年术者:仲昕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指导专家:李成祥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青年术者:陈根锐医生(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指导专家:陈纪言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
青年术者:薛强教授(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
指导专家:荆全民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青年术者:韩渊医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指导专家:陈良龙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青年术者:蔡炜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指导专家:胡涛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青年术者:夏陈海教授(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