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护牙促健康”。
近年来,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等政策文件,为口腔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口腔疾病与许多慢性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高盐、低纤维的食物,不仅与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等有关,也和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密切相关。
培养科学的口腔保健习惯,是落实早防早治的关键。值此全国爱牙日,让我们重视口腔健康,树立“牙病无小事”意识,将爱牙护齿融入日常生活。
【本期嘉宾】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医师 岳林
【本期话题】
大众平时应该如何预防龋齿等牙周疾病?
岳林教授:牙齿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龋齿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做到正确有效地刷牙,就能在无形中预防这一疾病,甚至终身避免患上龋齿。
除了认真、到位地刷牙,掌握正确的方法外,我们还应提升口腔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此外,定期去检查牙齿也十分重要。原因在于,牙体疾病在最初阶段通常没有自觉症状。由于牙齿硬组织,尤其是牙冠最外层的牙釉质没有神经末梢,因此疾病刚开始发生,如早期脱矿时,我们自身不易察觉,也不会出现疼痛或酸胀等不适。
一旦出现冷热刺激痛、自发疼痛或牙龈肿痛等症状,说明疾病已进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因此,我们应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有些牙缝深处、牙齿远端等位置容易积聚牙菌斑和牙石,日常清洁难以彻底清除,需要医生帮助进行专业清理。
通过定期检查,医生还能帮助我们发现那些尚未出现任何症状的早期病变牙齿,从而实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学术指导单位
出品
监制 高赛 李丹
记者/剪辑 赵希
摄像/后期 孙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