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护牙促健康”。
近年来,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国家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等政策文件,为口腔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口腔疾病与许多慢性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高盐、低纤维的食物,不仅与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等有关,也和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密切相关。
培养科学的口腔保健习惯,是落实早防早治的关键。值此全国爱牙日,让我们重视口腔健康,树立“牙病无小事”意识,将爱牙护齿融入日常生活。
【本期嘉宾】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 俞光岩
【本期话题】
哪些生活习惯是口腔癌的高危因素?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俞光岩教授:众所周知,吸烟时产生的烟焦油、饮酒含有的酒精,以及槟榔中所含的槟榔碱,其中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明确的致癌作用。口腔癌的发生,往往与局部长期刺激密切相关。例如,一颗龋齿若未及时治疗,最终可能残留下残冠或残根,这些尖锐结构会持续摩擦舌黏膜,造成机械刺激。同样,某些磨牙因长期咀嚼磨损严重,其靠舌侧的边缘可能变得十分锋利,这种锐利边缘也容易对舌黏膜产生局部刺激。
因此,我们提倡除了戒烟、戒酒和远离槟榔之外,还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建议每年一至两次,至少每年一次。在口腔检查过程中,若发现癌前病变,应及时处理。如存在局部创伤或刺激物,也应尽快清除这些不良刺激源。
口腔本身具备一个有利条件:它与胃、肝等腹腔内脏器官不同,是开放可见的。只要我们重视口腔健康,关注口腔内的变化,口腔癌不仅可以有效预防,还能够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学术指导单位
出品
监制 高赛 李丹
记者/剪辑 赵希
摄像/后期 孙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