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由国家疾控局指导、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暨消除肝炎危害行动大会”于7月19日在京召开。卫生健康部门、学术机构、公益组织及媒体代表共聚一堂,宣传肝炎防治成就,分享防治经验,传播防治知识,探讨当前防治形势与行动路径。
【本期嘉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教授、主任医师 贾继东
【本期看点】
早期肝癌监测非常重要,慢乙肝患者应该如何选择监测频率和检查项目?
贾继东:慢性乙肝非常重要的危害是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目前通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但是我们还没有办法做到彻底的避免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因此就存在一个需要监测治疗的问题。
一提到肝癌大家都觉得很可怕,因为过去我们发现的肝癌大部分都是在中晚期、晚期肝癌,治疗相对困难,5年存活率很低。在长期的随访过程当中,积极的、随时的、严密的监测肝癌的发生,我们发现早期的肝癌治疗手段很多,治疗效果也很好,5年存活率也很高。所以我们应该对所有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特别是已经有肝硬化的患者进行长期的监测,对于所有的慢性肝炎来说可以至少每半年一次做甲胎蛋白、b超、超声等,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早期肝癌患者。对于肝硬化的患者或者其他高危人群,可以适当缩短监测间隔,只要我们做到了每3到6个月一次的监测,就能够发现绝大部分的早期肝癌。
出品
监制 高赛 李然
记者 赵希
摄像 王恩慧
后期 孙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