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暑期是旅游旺季,很多人喜欢到海边、河边游玩。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如何防溺水?一旦发现有人溺水,岸上人员应该怎样施救?来看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的解答。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家长要带孩子去有资质的、有救生员的、可游泳的区域去游泳和玩水。泳池去游泳的话,首先要熟悉深水区和浅水区的分别,在下水游泳之前一定要做充分身体活动热身,要避免在空腹、过饱、剧烈运动之后去游泳,去海滨浴场去游泳和玩水的话,一定要注意天气、水温和潮汐的情况,乘船或参加漂流等,一定要按要求全程正确地穿戴救生衣。
专家提示,当儿童发生溺水时,不一定能够拼命拍水或大喊,溺水过程往往是无声且短暂的,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态。在沟渠、池塘、水库、江河、湖泊等非游泳区域,水体中可能存在暗流、岩石、水草等危险因素,加上水深不易判断、水底可能有深坑,水温通常较低等,会大大增加儿童溺水的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家长还要掌握救援和心肺复苏的技能,安全施救的方式:“叫”“伸”“抛”。“叫”就是一旦遇到有溺水的人员要大声的呼救,还要拨打120等急救电话请求支援。“伸”就是要使用水边的长的木杆或者是竹竿这样的物品,把它伸向溺水者来施救。“抛” 是采用岸边随手可及的救生圈、塑料泡沫或密封的塑料桶,要注意的是不可以手拉手去施救,也不推荐非专业的营救人员下水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