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神经调控20年:一场不追随的技术革命
首页> > 正文

神经调控20年:一场不追随的技术革命

来源:宿迁网2025-04-23 17:08

  在2024年的进博会上,波士顿科学于神经调控领域的“黑科技”——Vercise Genus DBS(脑深部电刺激系统,俗称“脑起搏器”)凭借“全球首个提出方向性电极”“全球首个可视化程控”“国内唯一可充电四通道电刺激器”等多项突破性创新成果,吸引了行业的广泛关注。脑起搏器手术具备安全、微创、可逆的特点,对帕金森病中晚期病程、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早在1999年,中国引进的首款商用DBS系统由美敦力提供,该系统也由此定义了DBS行业的技术标准。而作为后来者的波士顿科学,从技术根源入手,以破局者的姿态引领DBS技术迈入精准调控时代。

2024年中国进口博览会上,波士顿科学揭开了新一代Vercise Genus DBS系统的神秘面纱

  一、技术溯源:从人工耳蜗到脑起搏器的跨越

  相较于技术起源于心脏起搏器的同类产品,波士顿科学Vercise Genus DBS的技术根基源自人工耳蜗。人工耳蜗借助独特设计的电气线路,模拟耳内毛细胞的生理机能,将接收到的不同频率和强度的信号,通过多个电极传递至耳蜗内的神经,从而在功能上实现精准的频谱传递,为重度听力受损人群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如人工耳蜗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帮助听障人士恢复听力一样,波士顿科学脑起搏器通过精密的电子触点,向大脑特定区域发送电刺激以进行神经调控。从技术源头来看,波士顿科学脑起搏器的精准刺激能力得益于人工耳蜗的技术原型,并通过技术迁移与改进,形成了现有脑起搏器独有的多重独立电流控制(MICC)技术。

  二、技术进阶:重新定义神经调控技术路径

  技术起点的不同导致了后续技术发展路径的显著差异。波士顿科学Vercise Genus DBS从患者和医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技术创新理念:将主流的电压控制转变为电流控制,并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方向性电极概念,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实现了商业化应用。这些技术革新让疗法变得更加灵活可控,不仅能够使颅内两根电极释放不同能量,还能在单根电极的不同触点设置不同能量,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大幅降低对副作用区域的影响。

  为实现最佳治疗效果,DBS术后需要长期调整参数,这一过程被称为程控。长期以来,程控过程主要依赖医生的经验。为使术后程控更加精确,波士顿科学率先设想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脑内结构可视化。有了可视化的大脑地图,医生就如同拥有了导航仪,能够精准找出最适合患者的触点和参数。2015年,波士顿科学与德国公司Brainlab展开全球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可视化程控系统;2019年发布SFM,让医生能够直观看到患者颅内的综合刺激场;2022年推出Stimview XT,医生可在真实的患者影像上进行程控,极大地提高了程控效率和精准度;2023年推出GUIDE XT预程控系统和VN5系统(两者尚未在国内上市),系统可通过算法为医生提供程控方案建议。在数字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波士顿科学开创了问诊治疗的全新模式。

  此外,DBS系统中的核心元件——刺激器,也是国内外顶级厂家的竞争焦点。刺激器需要长期植入患者胸口,一般而言,医生和患者都更倾向于选择更轻更小、续航时间更长的刺激器,以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的几率。2024年,波士顿科学在中国引入了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可充电四通道刺激器DBS系统,该系统最多可同时接入4根电极,续航时间长达25年,为患者提供了长效治疗的新选择。

  三、技术沉淀:拒绝追随,坚守创新之路

  波士顿科学创立于1979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纳提克市。1997年,波士顿科学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24年,波士顿科学的研发投入高达16亿美元,是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一直以来,波士顿科学专注于产品创新和品类领先,拥有超过17,000种产品,业务广泛涵盖内镜、泌尿、神经调控、心脏病、外周干预和心血管等领域。

  波士顿科学DBS进入中国的时间虽不长,但在国际市场上却有着深厚的技术积淀。早在2004年,波士顿科学就开始进行相关布局,并于2012年在欧洲推出DBS产品。如今,在欧洲和美国市场,其常年稳居增量市场前二。波士顿科学秉持长期主义,致力于研发下一代技术,不局限于现有技术,而是从减轻患者痛苦的角度出发,打破现有技术路线,这或许正是它成为众多病患优先选择的最佳诠释。2024年,波士顿科学亚太区销售额增长了15.7%,全球销售额增长18.5%。

  自1999年DBS疗法正式进入中国以来,已历经近26年,但帕金森患者中使用DBS疗法的比例仅为1%,而在美国和欧洲则分别达到了8%和6%。DBS疗法在国内的普及依然任重道远。波士顿科学神经调控团队将继续秉承“为生命创新”的精神,不断开拓脑起搏器的新应用场景,为中国帕金森患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治疗选择,为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健康传播角度看“拍CT致癌”

  • 国家卫生健康委:无资质机构不得开展产前筛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