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青少年是我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和卫生观念将在他们生命的开端时确立,健康教育对于正处于生长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健康卫生教育是中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的课程一样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和关键环节。
加强中小学校园健康卫生教育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中小学生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掌握有关身体、心理及社交能力等相关知识,能够正确地掌握自我保健行为方式,有效提升中小学生的健康素质与健康水平,减少学生的患病情况的发生。同时,加强中小学校园健康卫生教育也有助于学生保护自身身心的健康,提升中小学生健康科学意识,了解不同疾病的成因及预防方式,做到预防为主或有效治疗一些不同疾病。加强中小学校园健康卫生教育也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面临很多压力和心理困扰,运用健康教育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变化,能够学习有效地调节与应变情绪与心理的方式及技巧,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加强中小学校园健康卫生教育能帮助青少年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饮食营养丰富多样以及正常的运动量等,使青少年逐渐养成在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能遵循规律。在中小学阶段,社会各界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作为健康教育和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注重将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各个领域,要实现青少年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的目标,通过校内开展的相关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引领下养成了好习惯,如健康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以及严格的卫生要求等,这些有益的行为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加强中小学校园健康卫生教育能够增强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对个体的健康水平、能力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个体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起到积极地改善作用,并且可以建立个体在社会上生活的能力,为将来的生存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中小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需要积极接触到外界环境,通过接触其他的个体能够深入地了解到社会,这样能够在接受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处理事情的能力,更利于融入这个社会。此外,在进行小学生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要学会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此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事情的方法,学生们也能学到正确的是非观,比如如何正确看待失败与成功、发展心态,设立目标与方向,令他们走好人生每一步。可以看出这一能力不仅用于健康方面的运用,这更是对学生以后的日常生活以及未来发展十分重要的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卫生教育实施效果,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由于小学健康教育本身特点鲜明,要以学生的相应生长发育、心智状况为尺度,结合中小学相应的生活、学习环境,基于学生的具体需求展开选材开展教育工作。笔者基于自己主持的2021年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日本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21ZD004)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要重视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吸引力改善,重视使这种教育教学工作符合区域化以及各级学校的青年身体、精神等特点,如针对每个年级度身定做健康教育课本,低年级阶段主要为图片展示形式以便其可以理解性地进行阅读,高年级阶段可以加入详尽的专业文字阐述等。通过塑造各类健康主题的活动,结合正式的教学活动、休闲活动以及健康讲座一体化的活动形式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兴趣,鼓励和吸引其学习健康卫生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卫生教育实施效果,需要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发挥自己力量的积极性。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教学是一项社会的大工程,其要求各方资源统筹起来共同发力,协调地把强大的工作合力形成。一是由教育部、卫健委、财政部、人事部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尽快研究解决专业教师和学校校医资源及基本需求问题,共同协调并根据不同学校对教学和上课形式的需求,组织针对心理咨询、专业训练、相关专题报告的教育教学活动等。二是要充分发挥教育、公共卫生、体育、社区等资源的相互作用,加强各方面的联动,建立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的规划性和整体性的运行机制的政策。三是要加快推进医教结合进程,各精神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中心开通心理辅导咨询服务和专科门诊服务、配备校医、在学校的医疗机构设立方便治疗的绿色就诊通道等。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卫生教育实施效果,需要不断加大对教师进行健康卫生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培训。学校健康教育课堂仍是孩子们获取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阵地,健康知识由学校教师教授给孩子们,因此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小学的健康教育的实施水平和效果,应该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健康知识和卫生技能的学习,有效激发教师更加积极地将健康卫生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技能和热情。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对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让其更加自觉地提高传统体育活动的实施,开展普遍化的体育锻炼,定期组织校园运动会,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比赛并从中得到快乐。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卫生教育实施效果,需要建立并完善对中小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关爱机制,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家庭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作用。要定期开展家长会,动员家长接受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形成适合中小学生的快乐家庭生活氛围;特别要提醒中小学生监护人时刻注意观察被监护人身体、生活习惯的变化,发现情况问题及时措施解决。中小学要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生理等关爱方案、项目,实施系统化的关爱模式,让全体社会成员联动,关心中小学生的健康、心理、生理等。同时开展社区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中心、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的建立,运用妇女联合会、共青团、社区、负责老师与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等,在整个社区内建立援助系统,特别是对孤老寡小、单亲家庭子女、祖孙辈抚养等情况,早抓、早关、早帮,尽最大限度的干预,予以必要的援手,以确保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中身心健康、乐观成长。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卫生教育实施效果,要大力度地促进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和学生充分地理解体育锻炼对于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增进、身体成长、课程成绩的提高、磨炼坚强的品质、建立完整健全的人格、有效疏导不良的情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且继续完善“健康教育知识+基本动作的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课课程模式,要全面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要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投入体育活动中,要培养他们热爱体育运动的习惯。同时,学校要因地制宜地举办一些不同的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学校根据实际按实际情况规定学生相应的体育课的任务目标,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去进行体育运动,教导教育孩子们如何爱护眼睛的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的作息制度、保持正确的坐卧姿势、合理的饮食营养搭配、进行正确的牙齿护理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技巧,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自我独立管理的卫生健康思想等等。
总之,健康卫生教育是中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卫生教育实施效果,要不断加强中小学在健康卫生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营造出适合中小学生参与学习健康教育的氛围,使青少年在良好的学校环境中做好学生的健康管理,并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努力打造高素质的中小学健康教育队伍和引导中小学生建立良好生活行为环境等,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简介:
杨广晖,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钟运健,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