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健康数据测得越频繁越焦虑?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健康数据测得越频繁越焦虑?

来源:文汇报2025-05-19 10:47

  从微信步数排名到24小时监测身体各项指标,从体脂秤每日监控BMI(身体质量指数)到精准计算每一次饮食的卡路里,甚至监测吃每一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眼下,不少人已习惯通过一些穿戴类电子产品,追踪自己的健康数据。

  有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腕戴设备全渠道市场销量达5704万台,同比增长14.2%。这些缠绕在手腕上的“微型诊室”,每秒钟都在生产着数以亿计的心率、血氧、血糖、血压等健康数据。

  曾经需要到医院用专业设备才能检测到的身体数据,如今被一个小小的电子设备24小时实时监控着。当健康数据被量化,一个新问题也随之而来:你是多了一位生活中的贴心助手,还是被健康焦虑绑架了?

  健康数据与疾病过度关联,是焦虑的放大器

  实时传输的健康数据,是如何影响人的心情的?这是一位网友的分享,颇有代表性:一开始觉得智能手表的睡眠监测功能超棒,后来却成了烦恼源泉。因为,每次早上醒来,他查看手表的监测结果,不是显示深睡时间不够,就是快速眼动比例高。慢慢地,每天的睡眠,就变成了一种心理负担,生怕睡眠不好或质量不高,有时甚至因此而焦虑得失眠了。

  在社交平台上,还有网友说,自己血糖并没有到临界值,但买了血糖仪后,连续测了几天,看着自己血糖上上下下,后来连吃东西都要考虑再三,完全失去了美食带来的乐趣。

  “临床上,过度关注自身健康的人群并不少见。”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医生刘飞告诉记者,心理学研究发现,过度关注健康数据,尤其是带有预警性质的数据信息,可能诱发健康焦虑。这种焦虑正是源于对数据的错误解读和灾难化想象。

  每年,刘飞都会接诊不少这样的患者,“有患者血压升高后就担心自己会脑出血,不仅自己在家频繁检测,还一遍遍往医院跑,最后接诊医生只能推荐他到精神科看看”。还有患者会反复查看健康数据,甚至每隔几分钟就检查一次心率、血氧等,这种行为类似于强迫症中的反复确认,最初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缓解焦虑,但实际效果恰恰相反:越是频繁检查,越容易发现异常,进而陷入更深的焦虑循环。

  在医生看来,这种将健康数据和躯体疾病过度关联的行为,正是焦虑的放大器。如果长期沉浸在这种思维中,人的神经系统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反而可能引发真正的健康问题,如失眠、消化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演变成焦虑症、疑病症、躯体障碍等精神问题。

  要追求的是健康状态,而非完美数据

  “健康智能监测设备能帮助我们量化身体状态,以便我们更科学地管理健康。但是数据有时候并不‘客观’,而且健康数据不应被赋予超出其实际意义的重要性。”市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林毅告诉记者。

  他以减重为例解释称,如果有人采取生酮饮食、极低碳饮食等不当的减重方法,体重会在短期内快速下降,但这些减掉的可能只是体内的肌肉和水分,而非脂肪。但是,“数值的变化会带来正向反馈,让减重者误以为自己的减重方法是正确的”。

  此外,数据的“伪精确性”也会误导判断。比如,静态的单一数据,哪怕再精确,也不具备参考价值。同样以减重为例,减重者要衡量自己的减重效果,必须在每周固定的时间点测量体重,坚持一段时间,形成体重动态曲线变化。因为“影响体重变化的因素太多,多喝两口水就可能重一点,多跑几次厕所也可能轻一点,这些高高低低的数据并没有代表性,但却会影响情绪。”林毅说,即便在减重门诊,医生更关注的也是患者体型和身体成分变化,若简单只看数据,不仅对健康无益,还可能导致身体出现更多问题。

  同时,要警惕的是,社交平台正将健康监测异化为新型社交货币。某社交平台上,“挑战月均睡眠90分”话题收获2.3亿浏览,“教你骗过智能手表达成完美心率”教程点赞破百万。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健康智能监测设备不断迭代,这种随时可得的健康数据,提升了健康管理的便利性。但将健康数据变成可量化、可比较、可炫耀的资本,毫无必要。

  “健康管理的目标是让自己处于更健康的状态,而非追求数据的完美。疾病的确诊,最终离不开临床症状表现、影像学诊断或实验室检测佐证。”刘飞建议,对待健康数据不必过于偏执,要学会动态看待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和波动范围,避免仅关注某一短暂时间点的绝对数值,没必要为了一次“报警”而提心吊胆。(记者 李晨琰)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健康消费,供给与需求双向奔赴

  • 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拓展医学的疆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