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
2025全国两会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结合履职实际
围绕民之关切积极建言献策
【栏目介绍】
紧扣“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收官节点,围绕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的“深化医改攻坚年”“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冲刺”等核心任务,结合《健康中国行动2023-2030》最新政策导向,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卫生推出《2025光明网两会·健康中国追梦人》专栏。
通过对话医疗健康领域代表委员,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传承创新、AI+医疗等热点议题和民生话题,全景展现五年来健康中国建设成就,解析改革难点突破路径,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期嘉宾】
卢林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保健神经内科主任
【本期观点】
光明网记者:目前,中国AI发展速度之快另世界瞩目,能否结合临床实践,谈谈您对当前国内辅具产业现状的观察?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卢林代表: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我国辅具产业的发展仍面临很多困境,部分高质量产品仍依赖进口,并且因其具有更先进的核心技术,长期依赖进口抑制了本土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发展空间,导致国内辅助器具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缓慢,产业结构难以优化升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认知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进口产品的高额价格也使得国内企业在成本竞争上处于劣势,阻碍了国产高质量辅助器具的市场推广。对于患者来说,进口高质量辅助器具的高昂价格增加了经济负担,影响了他们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中国AI的兴起为解决辅具产业发展困境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思路。AI技术能为辅具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调整辅具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唤起社会各界对辅具产业与AI技术融合发展的关注,推动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投入到这一领域。
光明网记者:您作为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一直致力于推动残疾预防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您认为AI技术在未来能从哪些方面为辅具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卢林代表:通过AI实现智能设计与个性化定制、模拟仿真与优化,提升辅具产品的研发水平和质量;实现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产、质量检测与监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辅具产业创新生态的构建,要帮助更多人更好的生活!
关注AI技术的新发展趋势,如量子计算与AI的融合、边缘计算在AI辅具中的应用等,探索这些新技术为辅具产业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随着 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与AI的深度融合,研究这些技术协同作用下辅具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创新路径,也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出品
监制 高赛 李然
策划 李然
编导 赵希
后期制作 孙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