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社交”一直是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再见爱人》《花儿与少年》等综艺引起“如何与人相处”的讨论。对于社会经验不算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这些综艺提供了不少“案例”,有的人从中看见了自己的经历,学着调整人际关系。
27岁的田心在和男友处于矛盾期时,打开了《再见爱人3》,王诗晴和纪焕博的相处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亲密关系。“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我觉得他们只要改变一下沟通方式还是可以好好过下去的。”这让她思考修复自己亲密关系的可能。在《再见爱人4》里,她从嘉宾身上看到了曾经过分依赖伴侣的自己。每次在综艺中看到与自己相似的情况,田心都会再三提醒自己引以为戒。
大学生杨扬在看《花儿与少年6》的过程中,回想起自己高中时期的一名同学。这名同学一开始对人非常友好,但后来总是质疑别人的才智和努力。杨扬看了综艺和相关分析视频才意识到,这也许是一种“PUA”(精神操控)行为。在《再见爱人4》里,黄执中一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评价,不仅点出了节目嘉宾的问题,也给了屏幕外的杨扬一个提醒,“我有时候也会这样。比如朋友问我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我说都行,但是别人送了我又不满意”。
杨扬曾和家长倾诉人际关系中遇到的情况,“但他们只是讲大道理,对我说你要对每个人都好,跟每个人都体面地交往”。大多数时候,她是通过网上的心理学科普视频学习人际交往知识。田心也坦言,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很多烦恼,向旁人倾诉未必能得到理解和支持,反而容易给他人造成负担,“还是要靠自己摸索解决方法”。看相关的书籍、综艺和电影,就是田心寻找解决方法的一种方式。
“社恐”“内耗”等网络热词反映了年轻人在人际交往中面对的困难,不少年轻人希望寻求心理学的帮助。以心理学视角分析综艺、影视剧等作品的内容,在网络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李还胜分析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在学生时期由于学业繁忙,与朋友的交往相对较少,在家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进入社会后需要与许多人建立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和他人。
李还胜同时也是自媒体平台上的知名心理学科普博主,创作了不少以《再见爱人》系列综艺为案例的心理学分析视频。“《再见爱人》里有很多典型的案例,比如内在需求无法表达而产生冲突、沟通出现盲区,这些都是日常人际交往中会出现的问题,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常常有网友在视频评论区留言“原来如此”,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李还胜认为,综艺里的人和看综艺的人都是“当局者”,心理学分析则提供了一个旁观者视角,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与他人。
田心就是通过心理学分析视频学习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冲突的。在《花儿与少年5》中,同为导游的胡先煦和王安宇产生了分歧,陷入僵局,又经过坦诚沟通化解矛盾。田心想知道遇到这种情况时,如何解决问题又不影响和对方的关系,“我是一个比较害怕冲突的人,经常因为害怕和他人产生矛盾而逃避问题”。在视频里,博主分析了胡先煦的应对方式:先承认对方的情绪,再指出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式,最后还用一个小玩笑缓和气氛。这给了田心鼓励和启发,尝试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然而,知道怎么做和真正做到之间仍存在着距离。李还胜直言,人际交往就像游泳,要下水去游才能学会。综艺和相关的分析视频只是帮助人们思考自己的人际交往,而不能让人真正“学会”人际交往。“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人际交往里没有百分之百有效的方法。想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还是需要在日常中多接触不同的人,多去尝试和反思。”
(应受访者要求,田心、杨扬为化名)(实习生 黄欣玥 记者 郭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