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有松弛感的孩子是怎样练成的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有松弛感的孩子是怎样练成的

来源:中国妇女报2024-10-11 08:36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紧张、有压力是人们的普遍状态,松弛感也因此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奢侈品”。

  所谓松弛感,是指人拥有的一种由内而外的放松状态,它既包括身体上的放松,也包括心理上的放松,使人能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平和、坦然、从容、乐观的心理状态,既不过分紧张,也不过度放纵,自身能量不被无意义地消耗。在青少年患抑郁症有升高趋势的当下,培养孩子的松弛感,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细数导致孩子低能量的因素

  内心容易被学习压力、同伴摩擦、老师或家长批评等大大小小不顺心的事纠缠,情绪起伏大,烦躁易怒,很难集中注意力完成手头任务的孩子,通常自身能量比较低,低能量会导致一个人缺乏松弛感。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在《意念力:激发你的潜在力量》一书中提到:每个人拥有不同的能量层级。高能量时,人对待生活更乐观、主动与宽容,能传递积极情绪,抚平身边人的焦虑。低能量时则相反,人干什么都觉得无聊,情绪悲观、压抑,哪怕什么事都不做也会感到筋疲力尽。

  孩子的低能量往往是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那么,哪些外在因素会导致孩子的低能量?

  动辄被批评指责

  很多父母出于为孩子好的初衷,经常在大事小事上指点孩子,稍不留神,指点就演化为批评和指责:雨后出去踩水坑弄湿、弄脏了衣服鞋子;毛手毛脚摔坏了个小东西;做事丢三落四……诸如此类的事情,孩子都难逃父母的批评和责备,甚至因一点儿小事而被爸妈翻旧账,絮絮叨叨说个没完,大人越说越生气,孩子越听越垂头丧气。

  实际上,如果家长眼里不揉沙子,甚至有完美主义倾向,对孩子期望高,要求严格,总在小事上挑毛病、否定孩子;或者单方面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安排一些额外的学习任务,逼其努力,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所期望的结果免不了被批评、指责。久而久之,孩子的想法和情绪感受被忽视,其自身的能量就会被不知不觉地消耗。

  在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钱志亮看来,这种家庭氛围和松弛感背道而驰:“孩子如果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内心一直是紧张、压抑的,做事谨小慎微,渐渐地,孩子就学会察言观色,不敢做真实的自己。沉重的压力,让他们早早地失去了孩子身上该有的精力和活力,容易陷入抑郁的情绪中。”

  父母常争吵孩子心理紧张

  我们常说,父母吵架会吓着孩子。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第一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如果夫妻二人彼此看对方不顺眼,不能好好说话,一言不合就吵,相互指责、剑拔弩张,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无论他们各自对孩子多好,孩子多半也会因为害怕父母关系破裂,自己被抛弃而在战战兢兢中度日,无法安心做一个快乐的孩子。英国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在《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婚姻冲突可能是人们发现的最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病原性因素之一。”高冲突的家庭,消耗的是全家人的能量,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父母的关系也会影响孩子将来的亲密关系,父母间的冲突、疏离、冷漠,容易导致孩子日后恐惧婚姻。

  低能量从父母传染给孩子

  坏情绪就是一种低能量,它是会传染的,如同推倒多米诺骨牌,且往往会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钱志亮说:“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就会让整个家庭氛围变得紧张不安,每个人都无法放松下来,生活也变得苦闷不快乐。”

  如果父母习惯性焦虑,心理承受力弱,遇到一些小麻烦就愁眉苦脸、怨声载道,就容易把这种消极情绪传染给孩子,让孩子形成同样的消极思维,陷入无助、绝望的情绪中。如果父母不能走出低能量的困境,只能加重孩子的“隐形消耗”,让孩子感到沮丧。

  松弛感养成需要怎样的“土壤”

  想养出有松弛感的孩子,父母先要有松弛感、处事不惊,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包容、共情多于苛责

  父母的松弛感表现为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当,不求孩子样样优秀、不出差错,遇事不责备,接纳孩子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包容孩子的脆弱。与之共情,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成功,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失败等,不苛求、指责孩子,从而使之学会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

  钱志亮认为,父母饱含爱与鼓励的宽容,能给予孩子试错的空间,使之对父母产生信任,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想法。“父母还要引导孩子转变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让孩子懂得,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这样,整个人会轻松、快乐很多。”他说。

  容错率高的家庭中,孩子不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对遭遇的挫折也不那么敏感,不容易产生恐惧感,从而有精力和勇气体验人生,行动力更强。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平等地对待孩子”的教育理念一直被提倡,父母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无条件地尊重孩子。尊重是全方位的,比如,尊重每个孩子自己的成长节奏——有的孩子学东西快、有的学东西慢,家长不急、不催,允许孩子慢慢来,允许孩子不聪明、不完美,允许他们一点点摸索,稳步前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认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明确边界感,多倾听、尊重孩子的想法、感受和情绪,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做决定,给他们自主的空间。孩子也因为知道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背后有爸爸妈妈的坚定支持,内心有底气,自身的松弛感也会慢慢养成。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张梅玲说:“教育需‘留白’,父母需放手。松弛有度的生活中,孩子才有时间去想象、去思考,有机会去试错、去实践。成长需要自我意识,只有在自己的选择里探索过,人才能养成坚韧又独立的人格。”

  情绪稳定 思维方式积极

  钱志亮表示:“松弛感体现为一种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每个家庭成员都感受到被接纳、被爱,可以自在、舒展地做自己。”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安全感。平时,父母要摆脱自身的内耗和焦虑,彼此之间沟通不把坏脾气传递给对方,不刻薄地反问、冷嘲热讽、翻旧账,说话语气温和,正面表达、就事论事。家人之间面对琐事不争执计较,淡然处之;遇到大事不互相责怪,共同承担。父母平静、淡定,不因为一件小事而情绪崩溃,代之以用乐观、积极的视角看问题。这样的家庭氛围,自然能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并把这份松弛感传递给孩子,孩子也因此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心灵得到滋养。

  在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刘华锦看来,松弛感的核心是情绪稳定和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呈现的是一个人面对压力能轻松驾驭。在家庭关系中,松弛感体现为家庭成员积极的思维方式、强大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平静的沟通方式。

  谈到积极的思维方式,刘华锦说:“成才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绩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学习力比学历重要,抗挫力比努力重要。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次考试而情绪大起大落,应看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想让孩子快乐阳光、内心富足、有松弛感,父母一定保持较高的能量。父母身上的能量层级越高,越能激活孩子内心的能量,给孩子注入温暖的人生底色。(全媒体记者 陈若葵)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公报》显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加强

  • 当老年人爱上运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