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专访四川师范大学罗宏森、天津师范大学温志强
记者:罗院长、温院长,您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应急科普建设工作已被提到空前高度。二位长期关注应急科普领域,能否先为我们剖析一下当前应急科普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罗宏森:您好!目前应急科普建设在机构层面存在多元主体责任区分不明、协同机制缺失等问题,导致缺少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未形成完善的安全知识与宣传教育体系,工作局面缺乏统筹安排。
温志强:在政策方面,相关政策不健全,效能评价和激励政策不完善,政府资金投入少,权益保障措施不到位。应急科普体系建设缺乏规范、统一管理,大多依据经验临时开展工作。
罗宏森:机制方面,缺乏社会、市场参与的激励机制,未建立协同联动共享机制、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吸纳社会资本及社会公益组织等参与的工作机制。
温志强:内容上,应急科普宣教内容信息零散,缺乏长效性、基础性科普内容创作,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权威专家审核,科学性和准确性无保证,且内容滞后、知识广度深度不足。
罗宏森:途径方面,宣教形式缺乏创新、手段单一,成果停留在单向知识传播层面,缺乏趣味性、多样性、互动性等,导致社会参与度低,宣传效果不佳,公众参与渠道闭塞,与科学家沟通不畅。
温志强:人才方面,应急科普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人才总量不足,创作人才、实操训练教官极度缺乏,传播人才队伍、志愿者数量匮乏且专业性欠缺,成为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二位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加强应急科普建设工作呢?
罗宏森:在机构方面,应在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多方面成立专门组织,专人负责应急科普工作顶层设计和整体安排,建立完善的应急科普建设组织体系,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实施、有评估。
温志强:政策方面,要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建设政策文件,细化规章制度,明确主体责任和目标任务,构建绩效评估机制,纳入考核范畴,引导社会力量公益投入。
罗宏森:机制方面,建立各方协同联动共享机制,建立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一般与重点相结合的应急科普宣教工作机制,完善应急科普产品市场化机制,强化内容审核,建立激励惩罚机制。
温志强:内容方面,持续深化研究探索,确保内容前瞻性、权威性等,贴近实际生活群众,从常见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避险等多方面展开系统性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保持内容形式多样性和灵活性。
罗宏森:途径方面,应急科普传播构成要素应多元交叉,构建多元化传播路径,加强应急科普流动体验馆建设,整合资源推动建设重大事件应急科普公共平台,做好相关工作,整理优质内容建立在线资源库。
温志强:人才方面,建设涵盖领域广、专业素质高的应急科普宣教专家队伍,依托“一主两辅”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六级应急科普工作者队伍体系,加大应急科普师资队伍、教材开发等方面建设力度,构建激励机制,对突出贡献人才给予奖励。
记者:罗院长、温院长,您二位认为加强应急科普建设对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减少突发事件损失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呢?
罗宏森:应急科普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石,是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概率及其造成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途径。随着人口、财富、工业集中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各类重大灾害事件与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加强应急科普建设刻不容缓,有助于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温志强:补充一下,加强应急科普建设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要求的具体行动,有助于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升,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光明网记者 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