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立冬养生先养脾,“顺应天时”给来年打好健康基础
首页> > 正文

立冬养生先养脾,“顺应天时”给来年打好健康基础

来源:人民网2025-11-26 18:28

  立冬时节,秋尽冬来,万物进入 “冬藏” 准备阶段。中医养生讲究 “顺应天时”,而脾胃作为人体能量的 “中转站与仓库”,直接决定 “收与藏” 的成效。然而现代快节奏生活中,饭后腹胀、食欲不振、身体困重等 “脾语” 常被忽视。如何科学调理脾胃,为冬藏打下基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杜宏波与昆中药全国老药工、非遗传承人阮云分享了脾胃养护智慧。

  认识脾胃:人体“后天之本”,营养吸收的关键枢纽

  很多人知道 “肾是先天之本”,却少有人了解脾胃的 “后天之本” 地位。杜宏波解释:“人出生后生命活动的维持全靠脾胃——我们吃的食物,需通过脾胃运化转化为体内营养,支撑生长、发育甚至生殖功能。”简单来说,食物能否被有效利用,全看脾胃的“工作效率”。

  为何有人“吃啥都不胖”,有人“喝水都胖”?杜宏波给出答案:“这与先天遗传素质有关,比如有人生活条件普通却身体结实,有人养尊处优却体质虚弱,先天基因有影响。但后天调理更关键——脾胃运化功能是可干预的,即便先天底子弱,通过科学养护也能改善吸收能力。”

  养护脾胃还要摸清它的“脾气”。杜宏波介绍:“脾和胃虽属‘一家’,喜好却不同。脾喜燥不喜湿、喜升不喜降;胃喜润不喜燥、喜降不喜升。比如夏天贪凉吃冰饮,脾胃就会‘闹脾气’,出现腹泻、腹痛,这就是违背了脾胃的生理属性。”此外,脾还主肌肉、主运动。杜宏波观察到:“脾胃好的人肌肉强健、运动能力强;长期久坐不动的人,胃肠功能多较差,易腹胀便秘。”

  古方的“与时俱进”:从参苓白术散到现代调理方案

  提到脾胃调理,阮云首先想到了经典名方——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散。“这是调理脾胃的经典方,功效是补脾健胃、利湿止泻,能通过调节脾胃解决少食便溏、气虚咳嗽、精神疲倦等问题。”

  但古方直接用在现代人身上有“缺陷”。阮云解释:“原方用的是人参,劲儿大且偏燥,很多人‘虚不受补’,一吃就上火。我们把人参换成北沙参,既保留健脾作用,又能滋阴祛燥,适合现代人服用。”

  阮云特别提醒:“别以为把茯苓、山药等药材打粉吃就能补脾。中药配伍讲究‘攻守兼备’,比如参苓健脾胃颗粒中,茯苓、白扁豆、砂仁、陈皮等五味药是‘中枢大臣’,负责渗湿利水、扫除脾胃障碍;北沙参、白术、莲子、甘草等五味药‘肩负核心作用’,负责益气补脾健胃。十味药一清一降,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辨证调理:中医如何读懂“脾语”,应对不同问题

  生活中,很多人有“空调一吹就腹泻”“一紧张就胃痛”的情况,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杜宏波介绍:“这类症状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功能性胃肠病’,虽无器官损伤,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如何应对这类问题?杜宏波认为需要辨证论治:“我们会结合望闻问切,从‘寒热燥湿’等维度判断患者体质。比如同样是胃炎,有人需用清热利湿药,有人需用润燥药,有人需用温阳药。根据个体差异,通过个性化治疗提升疗效。”

  另外,情绪对脾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杜宏波说:“胃肠神经细胞密度仅次于大脑。不开心时没胃口,长期焦虑会腹痛腹泻。针对这类问题,我们有多种方法:针灸能通过刺激神经调节内分泌,缓解紧张抑郁;经典方逍遥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也比较明确;练八段锦、太极拳也能改善脾胃功能。”

  冬藏养脾:因人而异的饮食与全周期守护

  霜降后该吃什么养脾?杜宏波主任提醒:“别盲目‘贴秋膘’。过去生活条件差,秋冬需吃温补、高能量食物;现在冬天暖气足、人易燥,代谢病也多,体质壮实、有内火的人,反而适合吃梨、萝卜等偏凉润的食物。”

  调理还要因地制宜:“海南岛冬天仍湿热,需清淡祛湿;长江流域冬季湿寒重,可适当温补;北方冬季温燥,温补要‘收一点’。”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脾胃养护各有重点。杜宏波总结:“儿童阶段脾胃阳气足但易积食,需注意控制零食、避免贪凉;中青年压力大、易生湿热,要兼顾健脾与化湿;老年阶段脾胃功能衰退,养护重点是抗衰老。”

  最后,杜宏波特别提到筛查的重要性:“无论有无症状,都建议定期做好体检。随着年龄增长,胃肠会慢性衰老,早发现问题才能早干预。”

  霜降已至,冬藏开启。脾胃养护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顺应天时、结合体质,从饮食、运动、情绪等多方面入手。读懂“脾语”、科学调理,才能让“后天之本”更稳固,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冬季出行,这份安全指南请收下

  • 如何恰当使用抗病毒药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