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工智能+”惠民生】我国加快智能医疗场景应用, 口腔手术机器人实现从种植到重建全覆盖
首页> 资讯速递 > 正文

【“人工智能+”惠民生】我国加快智能医疗场景应用, 口腔手术机器人实现从种植到重建全覆盖

来源:光明网2025-11-21 14:45

  编者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五五”时期,我国机器人产业,要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先进适用的智能机器人产品。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惠民生】我国加快智能医疗场景应用, 口腔手术机器人实现从种植到重建全覆盖

  【本期嘉宾】

  赵铱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本期话题】

  1.自主式口腔多功能手术机器人是您和您的团队历经12年攻关的成果,它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2.在手术中,机器人和主刀医生是如何分工协作、确保患者安全的?

  3.十二年坚持一项研究,过程中必然充满艰辛。是什么支撑您和团队一路走来,最终攻克这个世界难题?

  4.国务院8月26日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等场景中的应用。您认为未来的机器人技术,最终为老百姓带来一种怎样的口腔诊疗体验?

 

  【嘉宾观点】

  核心优势从“手动”到“自主式”跨越

  与传统自由手操作或导航技术相比,该机器人的核心突破在于其自主式的操作模式。研发团队从项目初期就确立了这一目标,旨在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干扰,确保机器人能够独立、稳定地执行医生的既定手术方案,实现从“医生动手”到“医生动脑、机器人动手”的革命性转变。

  种植机器人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1.亚毫米级精准:将种植体的植入误差从传统方法可能的毫米级提升至稳定的亚毫米级(0.2-0.3毫米),极大地提升了手术的精确度与安全性。

  2.真正实现微创:凭借精准的术前规划与定位,手术无需传统的大范围切开翻瓣,减小了创伤,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痛苦。

  3.术后即刻佩戴:精准与微创的结合,使得“术后即刻戴牙”成为现实。通过术前扫描、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可在手术前扫描整套数据,预制修复体,待手术一结束,患者便能戴上假牙,显著缩短了疗程,为患者节省了时间。

  从种植牙到多维口腔手术

  在切除肿瘤后,机器人可精准地在其他部位(如髂骨)植入种植体,并安装预制的假牙,同时按照预设路径精确切割骨块,实现缺损区的完美对位与牙齿咬合功能重建。

  针对“地包天”、上颌前凸、下颌后缩等复杂正颌手术,机器人能精准执行骨骼切开与重新拼接的方案,帮助患者恢复正常面容与咬合功能。

  信念与12年的坚持铸就临床成功

  该技术的成功源于团队长达数年的坚持与跨学科深度合作。研发过程中,团队曾面临技术瓶颈、构型选择分歧等挑战,也因此产生过分歧和失落情绪。但最终,我和团队达成统一共识,坚持了解决“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这一核心目标的初心,攻克了双臂构型成本与推广性等难题,确保了技术在2017年首次成功应用于临床。

  首例机器人种植牙手术成功后,获得了包括《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内的全球数千家媒体的关注。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医疗的核心要素

  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医疗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将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医院的核心要素之一,与医生、诊断设备、医疗环境并重。机器人将逐步替代医生完成大量标准化、重复性高、繁重及有损伤风险的工作,在手术、康复、服务和护理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度介入,机器人应用场景和适应症将动态扩展。最终目标是通过技术赋能,降低整体医生技术难度,让高水平、高质量的口腔诊疗服务能够普惠至更多人群,乃至边远地区,推动医疗公平性与可及性。

 

  策划出品

 【“人工智能+”惠民生】我国加快智能医疗场景应用, 口腔手术机器人实现从种植到重建全覆盖

  监制 高赛 李然

  编导/记者 赵希

  剪辑 孙鹏宇 赵希

  包装/摄像 孙鹏宇

  特别鸣谢

  中华口腔医学会

  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特殊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 处方药滥用亟须“踩刹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