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11月7日至9日,第十七届呼吸系统疾病介入诊治进展学习班在北京召开。此次活动由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暨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市呼吸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联合主办。
开幕式:群贤毕至,共话呼吸学科未来
会议开幕式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峰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院长李海潮教授,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呼吸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童朝晖教授,以及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恩国教授出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院长李海潮教授致辞
李海潮教授在致辞中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北京地区历史悠久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目前开放床位近3000张。呼吸病学中心由翁心植院士奠基创建,历经几代医学专家传承与发展,已成长为规模与实力兼具的重点学科,开放床位达400张,获评国家重点专科。他强调,在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扩容的政策导向下,医院高度重视技术普及与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此次学习班集中释放了呼吸疾病诊治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旨在让更多基层医务工作者掌握先进诊疗技术。同时,北京朝阳医院已启动呼吸系统疾病重点专科联盟建设,本次学习班是联盟建设的重要起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呼吸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童朝晖教授
童朝晖教授指出,本次学习班延续了往年高朋满座的良好氛围。
医院呼吸专业规模与实力突出,目前开放呼吸专科床位450张,呼吸重症监护室(ICU)床位44张,介入诊疗业务覆盖医院本部与常营分院。在技术能力方面,医院已全面开展国内现有呼吸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并积极探索应用多项新型技术,诊疗水平处于国内前列。此外,医院形成了成熟的继续教育学习班体系,呼吸病专业细化设置了14个亚专业,为医师提供丰富的继续教育选择与精准的亚专业发展方向。他还分享了学科联盟建设的重要进展,2024年4月,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正式批复同意北京朝阳医院成立呼吸与危重症专科联盟,此次共有24家单位正式加入联盟的介入呼吸病学组。随后,授牌仪式举行,李海潮院长、童朝晖教授为24家联盟成员单位正式授牌。
学术交流:主旨讲座与手术直播共探前沿
在主旨讲座环节,多位专家围绕呼吸领域前沿展开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海潮教授以《基于PCCM的介入呼吸病学人才培养》为题,深入阐述人才培养路径与重点;童朝晖教授围绕《呼吸病学领域的医工融合》,剖析医疗与工程技术结合的创新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杰教授介绍《呼吸介入技术在呼吸重症感染中的应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陈恩国教授探讨《呼吸介入赋能呼吸学科发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柳晨教授讲解《磨玻璃结节型肺癌活检同步消融的质量控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曾奕明教授提出《肺大泡的介入治疗策略》。
第二时段手术直播与主旨讲座环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现场演示肺部肿瘤冷冻消融手术,应急管理部应急总医院展示硬镜下大气道肿物介入治疗操作。
主旨讲座部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时悦教授通过线上形式分享《智能支气管镜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黄克武教授提出《基于可治疗特质的慢性气道疾病管理新模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孙兵教授分享《呼吸介入技术在RICU的应用》。讲座结束后,专家们围绕相关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聚焦实战:“手把手操作”提升实操能力
“手把手操作”环节成为本次学习班的一大亮点。
该环节聚焦呼吸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实操能力培养,涵盖了声支气管镜、冷冻治疗设备、激光治疗仪器等十余类关键技术与设备。学员们通过亲身实践,深化了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掌握了临床应用中的关键技巧,为后续开展相关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呼吸系统疾病介入诊治进展学习班通过主题讲座、专题研讨、手术展播及手把手操作培训等多维度活动形式,全面展现了国内呼吸病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标准化诊疗技术规范及典型临床应用实例,为参会者搭建了学习先进技术、交流临床经验的优质桥梁,助力推动我国介入呼吸病学诊疗技术迈向新高度。
相信以此次学习班为起点,参会学员将所学技术与经验带回临床一线,进一步提升基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水平,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