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27日,2025中国心脏大会(CHC)“体重管理创新案例创新实践论坛”在北京举行。作为“预防为先、赋能基层”卫生健康方针在慢性病防控领域的实践载体,论坛聚焦基层体重管理创新实践成果,选取6个典型案例现场宣讲,并邀请临床医学、健康教育、营养领域专家点评指导。全国基层医疗机构代表与领域专家齐聚,通过“案例分享+专业点评”的互动形式,为体重管理赋能基层慢病防控探索路径、凝聚共识。
心血管疾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已达3.3亿,超半数与肥胖、代谢异常直接相关;成人超重率达34.3%、肥胖率16.4%,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超10%——“肥胖-代谢紊乱-心血管事件”的恶性循环,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体重管理已从‘个人问题’升级为‘国家防控前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管好体重可阻断慢性病发生链条,抓牢体重管理就是抓住心血管病防控“牛鼻子”。
为挖掘基层实践经验并向全国辐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于今年7月启动“体重管理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全国基层医疗机构踊跃参与,共收到近百篇有效投稿。经专家初审、复审,32篇案例入围,10个案例获评“2025年度体重管理十佳创新案例”,覆盖家庭健康单元、多学科联动、工矿企业定制模式、体医融合智能化干预等多元场景。
案例宣讲显基层智慧 专家点评解实践难题
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进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杜鸿祎博士主持。
作为论坛核心环节,6个典型案例的现场宣讲,为不同场景下的慢病防控提供了“可复制、可落地”的实践样本。
其中,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周玲美团队,针对肥胖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创新“乳清蛋白联合‘4+3轻断食’”方案,打破“特殊人群减重难”困境,为临床营养干预提供精准思路。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谢静团队,以多学科联动(MDT)模式为核心,从单例成功减重案例拓展至社区常态化服务,让专业医疗资源“沉”到居民身边,破解社区体重管理“力量薄弱”问题。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刘焕娜团队,跳出“只看体重数字”误区,提出“重塑与身体的和谐对话”理念,将体重管理与生活习惯、身体感受改善结合,为管理模式注入人文关怀。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张建团队,立足油田企业特点构建“体重管理年”数字化一体化服务模式,将体重管理融入油田健康生态,为工矿企业慢病防控提供“企业特色方案”。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胃夏雪团队;立足区域肥胖高发背景,创新提出“MDT-中医-数据-基层-全周期”五环联动模式,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肥胖防控体系。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傅茂英团队,分享“杨老师减重100斤”案例,从个体成功经验延伸至慢病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为基层机构构建“长效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案例宣讲后,北京营养师协会刘兰(营养专家)、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田向阳(健康教育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郗瑞席(临床医学专家)展开专业点评。专家们既肯定各案例“扎根基层实际、不依赖高端设备”的创新优势,更针对“社区家庭联动强化”“企业职工个性化方案细化”“中西医深度融合”等实践痛点提出具体建议,让基层医疗机构不仅“分享经验”,更能“带着解决方案返程”,实现“听有所获、用有所依”。
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经验交流会,更是一场“基层能力提升赋能会”:通过典型案例示范,让更多基层机构看到“小投入可出大成效”,激发创新积极性;专家点评则为案例优化、经验推广提供专业支撑,避免基层实践“走弯路”,加速优质经验落地。
赋能基层实践 为健康中国注入基层力量
“2025年度体重管理十佳创新案例”代表合影
此次分论坛的召开,既是基层体重管理创新成果的集中亮相,更成为行业协同推进“预防为先、赋能基层”的关键一步——不仅明确了“以生活方式医学赋能基层”的核心方向,更为后续“体重管理生态构建”凝聚起行业共识。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透露,10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西山旗舰中心将正式运营,为基层体重管理提供智能化、标准化服务样板;同期将召开的第五届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还将专门设置体重管理成果展,与本次分论坛形成“经验分享—成果展示—实践推广”的行动接力,持续推动基层创新经验落地。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副主任冯雪
针对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副主任冯雪进一步提出具体计划,未来中心将联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开展“肥胖慢性病管理培训师培训(TOT)项目”,核心是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TOT专属课程,重点提升全国基层卫生机构、体重管理门诊相关卫生专业人员的实操能力。她同时发出邀请,欢迎更多基层机构加入这一培训计划,共同夯实基层体重管理服务根基。
(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