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牙齿和牙龈,还与我们的全身健康紧密相连。为普及口腔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口腔健康素养,9月20日,在全国爱牙日当天,尤旦嘉昇口腔医院院长金玲燕、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上海市口腔医院)牙周病科主治医师林智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综合科主治医师李金恒、上海中华药业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季春凤做客人民健康“健康大讲堂”直播间,共同探讨口腔健康相关话题。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紧密相连的纽带
金玲燕表示,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关系密切。龋病、牙周炎等常见口腔问题,不仅影响口腔局部功能,还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脑卒中等全身性疾病的发病紧密相关。口腔内的病菌和牙周炎产生的炎性介质,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增加患病风险。
林智恺谈到,牙周炎作为口腔慢性疾病,因不引发疼痛常被忽视,但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会从牙龈表面入侵深部,形成牙周袋,导致细菌侵蚀和牙石沉积,引发微小溃疡,为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创造条件。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可能因病菌侵入频繁出现菌血症,增加脑卒中和阿尔茨海默症风险,还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和脑部疾病密切相关,同时糖尿病会加剧牙周炎发展。因此,定期口腔检查、及时治疗牙周炎,对维护全身健康意义重大。
金玲燕还提到,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 - 2025年)》中明确了健康口腔行动工作指标,如将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30%以内、全员每天刷牙率提升至45%等,她认为这些指标都是旨在从源头上守护口腔健康,实现治疗关口前移。
全生命周期口腔保健:不同阶段的呵护策略
口腔健康应贯穿全生命周期,家庭口腔保健至关重要。金玲燕认为,各年龄阶段都应有针对性策略。如婴幼儿时期,可用卫生棉包在手指上清洁口腔,乳牙萌出后使用软毛牙刷或指套清洁牙齿;青少年时期,要注重窝沟封闭和定期涂氟,预防龋病;成人期需加强牙周病管控,坚持有效清洁;中老年人应关注根面龋和牙周病预防,及时修复缺失牙齿。
金玲燕提醒到,家长应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同时自身也要做好口腔保健,为孩子树立榜样。
针对儿童六龄齿窝沟封闭问题,林智恺介绍,六龄齿是恒牙中最早萌出的,表面窝沟多,易堆积细菌致龋齿,窝沟封闭能有效预防龋齿,应在牙齿完全萌出后进行。李金恒补充,十一二岁萌出的七号牙也应进行窝沟封闭,操作简单、效价比高。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易患根面龋。林智恺建议老年人早预防牙周病,及时洗牙清洁菌斑,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李金恒提出,敏感型牙根患者应选用含特殊成分牙膏,控制牙膏摩擦剂颗粒硬度和大小,还可选择含抗菌成分的牙膏。季春凤介绍了溶菌酶在牙膏中的应用,它能破坏细菌细胞壁、抑制生物膜产生,但功效型牙膏需经过严格验证,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访谈中还澄清了日常护齿习惯的认知误区。李金恒表示,漱口水不能代替刷牙,刷牙是预防龋齿和牙周病最重要的手段,漱口水仅在特定情景下作为补充。针对“使用牙线会损伤牙龈”的误区,林智恺解释,正确使用牙线不会损伤牙龈,还能有效清洁牙齿缝隙,所有人群都应学会使用牙线。
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口腔健康管理的关键力量
在推进口腔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作用不可或缺。李金恒提出,基层医疗机构应将口腔检查纳入居民常规体检,针对重点人群定期检查,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并与全身健康档案联动。同时,加强口腔健康宣教,增强居民口腔健康意识。基层医疗机构还应与专业口腔病防治院或三级医院口腔科建立联系,为居民提供专业指导。
金玲燕认为,守护口腔健康需要个人、家庭和社区共同努力。个人要每天两次刷牙、定期口腔检查;家庭要督促孩子养成刷牙习惯;社区应定期开展宣教活动、提供口腔检查服务;口腔医院则承担专业防治措施。在全国爱牙日之际,呼吁大家贯彻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从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做起,共同筑起口腔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