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该意见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重点行动中特别指出,“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为百姓打造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为此,光明网记者走进FDI2025世界口腔医学大会现场,实地探访数字化智能展区、新品发布区等特色展区,亲身感受我国口腔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从AI诊断辅助到VR手术模拟,从智能导航种植系统到3D打印义齿,一系列融合智能技术的口腔设备,正逐步构建起全数字化工作场景,推动口腔医疗模式迈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新阶段。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工智能+”口腔技术不只停留在展台,更将实实在在惠及广大百姓。未来“人工智能+”口腔技术的推广应用,将让看牙过程更舒适、更快捷,让修复结果更耐用、更贴合,助力打造更有温度的智能社会。
【本期嘉宾】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科研处处长、特诊科主任医师 徐明明
【本期看点】
从72小时缩短至2小时,“数智化”全瓷假牙诞生记
【核心内容】
传统义齿制作需历经 20 余道手工工序,质量高度依赖技师经验。而现在依托“AI+3D打印+氧化锆全瓷材料”,把原本需要72小时、横跨多道工序的全瓷假牙制造流程压缩到2小时完成。
医生在诊室内用口腔扫描仪2分钟内完成高精度取模,AI立即调用中国人牙齿形态和咬合大数据,在90秒内匹配出最适合患者的牙冠形曲线,使用5轴机床按照数据设计的形态对氧化锆瓷块进行切削,同时可以将口扫数据用树脂代型3D打印进行试戴;切削完成的氧化锆毛坯进入1700℃快速烧结隧道窑。
整套流程最快可以在2小时内一次性完,平均减少患者2到3次往返就诊,实现“一个午休时间”戴上定制化全瓷冠的诊疗新体验。
出品
监制
高赛 李丹
记者 赵希
剪辑 赵希 孙鹏宇
摄像/后期制作 孙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