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文件。《健康中国行动(2019 - 2030年)》与《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 - 2025年)》明确提出了提升全民口腔健康水平的具体目标与行动路径,为口腔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此背景下,光明网卫生频道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共同策划推出系列科普短视频,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专业的口腔健康知识传递给广大民众,为提升全民口腔健康素养注入新的活力。
【节目嘉宾】
赵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数字化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口腔医学博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委会、口腔计算机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委会副主委、口腔修复学专委会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会口腔健康促进专委会常委等。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
专业方向:功能美学修复、数字化多学科联合修复治疗、咬合重建、微创修复、种植修复、全口义齿修复。
【节目看点】
在临床中,借助口内扫描、面部扫描、CBCT、下颌运动测试、咬合力测试、机电测试等数字化设备,我们能够获取口腔和面部从内到外、从静态到动态的三维乃至四维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可精准快速地构建虚拟患者模型,全面分析患者口颌系统健康状况,以类似三维、四维地图的形式,为口腔治疗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导航。如此一来,治疗结果可预期,治疗过程可视化,治疗效果也更精准高效。
数字化技术不仅能提供快速、舒适化、微创的治疗,还能实现对涉及多学科的复杂患者的舒适、精准治疗。例如,对于牙列严重磨损伴部分牙齿缺失、牙齿不齐、牙根发炎、牙周发炎的患者,构建其数字孪生体,可虚拟分析并设计多学科联合的序列治疗方案。无论是补牙、根尖或牙周手术、牙齿排齐、过渡性修复、种植手术,还是最终修复等,每一步治疗都有计划可依、有虚拟目标可参照,且每一步治疗后都有再评价的质量控制和动态个性化调整。同时,会建立从始至终的健康档案,并进行长期随访,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护航。
指导单位
出品
记者 李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