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中国男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相关疾病防控专家倡议》正式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发表。该倡议由来自国家及地方疾控中心、医学院校、科研院所、临床医疗机构的26位权威专家共同制定,首次将男性置于我国HPV防控战略的前沿,通过整合多学科专业力量,深入开展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研究,填补了我国全人群HPV感染和防控策略缺乏核心依据的空白。
1、《倡议》制定的背景及目的是什么?
男性HPV相关疾病负担仍然较高,部分疾病甚至呈现上升趋势。近期,我国先后批准了两款HPV疫苗分别用于9~26岁、16~26岁男性接种。《倡议》旨在助力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防控,汇聚国内流行病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多领域专家,对男性HPV相关疾病负担、男性HPV防控措施及全球经验等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多轮研讨,最终形成本倡议。
2、我国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负担如何?
一项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男性一般人群的HPV总体感染率为39.6%(95% CI:37.9%~41.2%),其中外生殖器部位感染率为37.9%(95%CI:36.2%~39.5%),肛管部位感染率为9.8%(95% CI:8.8%~10.9%);从型别分布看,HR-HPV感染率为18.9%(95% CI:17.6%~20.2%),其中外生殖器部位高危型感染率为17.9%(95% CI:16.6%~19.2%),肛管部位高危型感染率为3.3%(95% CI:2.7%~3.9%)。 2020年,我国新增与HPV相关的新增阴茎癌4628例(年龄标化发病率0.42/10万),死亡1565例(年龄标化死亡率0.14/10万);男性肛门癌2498例(0.23/10万),死亡1331例(0.12/10万);新增男性口咽癌4372例(0.39/10万),死亡2385例(0.21/10万);新增男性喉癌25871例(2.29/10万),死亡13471例(1.19/10万);新增男性口腔癌18546例(1.68/10万),死亡9338例(0.84/10万)。除疾病负担外,2020年我国HPV感染相关疾病9种疾病(子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肛门癌、阴茎癌、口咽部癌、宫颈上皮内瘤变、肛门生殖器疣和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总经济负担为180.3亿元,其中肛门癌(包括男、女性)、阴茎癌和口咽部癌(包括男、女性)分别为5.7、3.1和5.6亿元。
3、男性HPV防控策略与措施都有哪些?
接种疫苗是预防HPV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现有研究已经表明,接种HPV疫苗对预防男性HPV相关癌前病变、癌症以及尖锐湿疣等疾病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安全性行为包括长期正确使用避孕套、减少性伴侣数量、推迟首次性行为年龄等,也是预防HPV感染的措施。除此之外,包皮环切术和积极控烟也会降低男性HPV感染率。
4、倡议具体有哪些?
权威专家通过参阅海量研究资料,借鉴全球HPV防控经验,逐步凝聚共识,形成针对中国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防控的6条专家倡议:
(1)制定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综合防控策略
基于多学科协作与资源整合,构建涵盖健康促进、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和康复的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全链条综合防控体系,并推动其与女性子宫颈癌消除行动等现有政策和项目有机结合,通过多部门协作,共享健康体检和性传播疾病防控等其他健康服务资源等方式提供整合健康服务,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健康服务供给。
(2)重视和加强健康科普和宣传工作
将男性HPV相关疾病防控纳入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推动政府、卫生、教育、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利用健康素养日、国际HPV知晓日等契机,多渠道开展科普与宣传。充分借助新媒体、专家和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创新漫画、短视频等形式,提高公众认知和接种意愿。针对重点人群采用同伴教育,协同性病防控服务,提升服务可及性与利用率,并加强舆情监测与科学回应,增强疫苗接种信心。
(3)倡导男女共防,推进共同接种
随着更多疫苗上市,供应压力逐步缓解。在积累充分的本土疾病负担、真实世界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证据后,应逐步扩大优惠政策覆盖人群。目前已有16个省份为适龄女孩提供免费或补助接种。长远目标是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优先保障适龄女性接种,并在条件允许时逐步覆盖适龄男性,参考国际经验优化免疫策略和程序,提升总体接种率。
(4)创新筹资机制,降低经济负担
在HPV疫苗全面纳入免疫规划前,应探索多渠道筹资机制。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实施分级补贴,完善医保与财政分担机制,推动医保基金、商业保险等共同参与。通过集中采购和价格谈判降低疫苗价格,提升可负担性。一些省份已开展惠民减免措施。对重点人群如高危人群等提供财政补贴,可有效减轻经济负担,减少因价格导致的疫苗犹豫。
(5)加强男性HPV感染和疫苗相关研究,促进新型疫苗研发
加强男性HPV感染及疫苗相关研究,开展多中心流行病学及真实世界研究,评估疾病负担、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及卫生经济学效果,关注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者等重点人群。积累序贯接种、单剂次免疫及特殊群体接种证据,为本土免疫策略提供数据。推动男性适应证扩大及国产新型疫苗创新研发,加快新技术审评审批,提高疫苗可及性。
(6)创新预防接种模式,改善免疫服务质量
应加强接种单位和人员资质管理,开展规范化培训,提升服务意识与专业能力,并健全激励机制,增强医务人员对HPV疫苗的认知与推荐意愿。通过构建友好接种环境和同伴教育影响目标人群。创新干预模式,依托数字健康技术提供线上预约、提醒和自助查询服务,延长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服务时间,并将HPV接种与其他医疗服务结合,提升便利性与效率。
从“女性专属”到“男女共防”,既是科学认知的突破,更是我国“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公共卫生理念的生动实践。我国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防控工作意义重大,需要从政策倡导、科普宣传、男女共防、创新筹资、科学研究、改善服务等多角度切入,探索出适合我国的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降低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负担,助力我国和全球子宫颈癌消除和其他HPV相关疾病防控。(光明网记者 庞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