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管理体重,绝非一时冲刺,而是一项贯穿一生的健康投资,贵在持之以恒。科学、持续地维持健康体重,能为人生各个阶段累积健康收益。反之,追求短期体重“速降”,往往带来代谢紊乱、体质受损甚至健康“崩盘”的风险。
一、孕前期与孕期体重管理
(1)提升“好孕”与安全:孕前维持健康体重(BMI:18.5-23.9),尤其超重者减重5%-10%,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排卵功能,进而提高受孕率,并显著降低孕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风险。
(2)守护母婴关键期:孕期将增重控制在推荐范围(孕中晚期每周约0.3-0.5kg),并控制血糖,能减少巨大儿和早产风险,提升自然分娩机会、降低剖宫产及分娩并发症。
(3)奠定长远健康基础:贯穿孕期的体重管理,助力妈妈产后更快恢复身材与盆底功能,坚持母乳喂养更能持续减重并阻断肥胖代际传递,显著降低宝宝未来肥胖和2型糖尿病风险
二、婴幼儿期(0-3岁)
1)健康成长有参考:了解大致增重范围(如0-6月龄月增600-1000克),但婴幼儿个体差异大,坚持定期体检、用好生长曲线图,及早发现过胖或过瘦的苗头,避免营养失衡。
(2)远离肥胖“起跑线”:婴儿期是脂肪细胞快速增加的关键期,合理控制体重,能有效减少脂肪过度囤积,显著降低孩子长大后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3)头脑聪明身体棒:保证DHA、钙、铁等关键营养素的摄入,同时避免过度喂养,配合充足的爬行站立运动,直接助力大脑发育和骨骼强健。
(4)养成健康好“口味”:从小接触多种多样的健康食物,天然培养清淡饮食偏好,减少未来沉迷高糖高油食物的几率,受益一生。
三、儿童青少年期(4-18岁)
(1)降低疾病发生风险:控制体重可降低成年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哮喘等疾病发病率。
(2)促进心理与社会适应:正常体重儿童社交自信度更高,降低因体型引发的焦虑、抑郁风险。
(3)堵住慢病“源头”:有效控制体重,能显著减少有害的内脏脂肪堆积,改善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大大降低孩子成年后得心脏病、脂肪肝、2型糖尿病的风险。
(4)预防特定疾病困扰:对女孩而言,维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降低未来患多囊卵巢综合征(影响月经和生育)的风险;对哮喘孩子,控制体重能减轻疾病发作负担。
(5)自信阳光助成长:保持适宜体重,让孩子在社交中更自信,减少因体型被嘲笑或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几率,助力心理健康与积极社交。
四、成年期(19-60岁)
(1) 筑起慢病“防火墙”: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体质指数BMI:18.5-23.9),有效减少内脏脂肪堆积,显著降低患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风险,并保护血管健康。
(2)提升生活品质与精力:结合规律的运动,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体态,缓解腰背酸痛,减轻关节负担,降低骨关节炎发生风险,让你日常更轻松、工作更有劲。
(3)赢得更长久、更健康的生命:将体重从肥胖减至超重甚至正常范围,能大幅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早亡风险。减重5%-10%,即可明显降低乳腺癌、肠癌等癌症的发生几率。
五、老年期(60岁以上)
(1)心血管更健康:肥胖者适度减重(5%-10%)及控制腰围能够明显降低患高血压、高血脂的风险,改善血管弹性,有效保护心脏健康。
(2)血糖代谢更平稳:维持健康体重能明显改善身体利用血糖的能力,帮助控制甚至缓解2型糖尿病,同时减少患上脂肪肝的几率。
(3)筋骨更强健、行动更稳当:将体重维持在适宜范围,并保证足量蛋白质摄入,是维持肌肉力量、预防肌肉流失、缓解关节负担的关键,这大大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内容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公众号、记者赵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