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机器人养老”是辅助而非替代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机器人养老”是辅助而非替代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23 10:13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机器人养老一般是指利用机器人及具身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辅助、健康监护、康复训练、情感陪伴等服务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弥补人力照护缺口,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养老成本。常见的养老机器人除外骨骼、智能轮椅等助行机器人外,还有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测机器人、运动功能康复机器人、陪伴对话机器人等,可满足老年群体生活辅助、健康监护、情感陪伴等多方面的需求。

  当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在这个庞大群体中,约有3500万失能老人需要长期照护。一边是旺盛的养老照护需求,一边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养老服务供给,“机器人养老”由此从“可选项”变为银发浪潮下的刚性需求。

  面对庞大的市场潜力和迫切的现实需求,各方面发力推动我国养老机器人产业加速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应用。政策层面,今年2月,由我国牵头的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为产品安全性与适老化设计明确了规范。之后,工信部、民政部联合部署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推动相关产品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场景中的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市场对这一领域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年初至今年5月,智慧养老相关领域已发生超百起投融资事件,投资金额过百亿元,其中外骨骼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细分领域融资额增速显著。

  热潮之下,“机器人养老”也面临挑战与隐忧。目前,除硬件技术之外,数据短缺和智能局限是养老机器人面临的两大发展瓶颈。人形机器人虽然在春晚舞台上载歌载舞,但其认知水平其实仅相当于3岁幼儿,面对“把药放进蓝色盒子”这类简单指令仍会困惑:它需要理解药片、盒子、颜色概念及动作逻辑的关联性。研发中,与老年人实际生活场景相关的数据十分缺乏。家庭环境中随意摆放的物品、突发性动作、方言口音差异等变量,几乎无法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而高质量数据的获取成本又十分高昂,数据短缺直接削弱了算法决策的可靠性,导致了其智能上的局限。

  养老机器人价格居高不下与支付机制不完善是其普及的另一重障碍。机器人产品研发成本高,一些核心部件尚未在国内实现产业化,造成价格居高不下。比如,一副医疗康复型下肢外骨骼价格一般在15万元以上,这样的价格恐怕会让绝大多数家庭望而却步。而支付机制不完善进一步加剧了成本压力。虽然多地政府出台补贴政策,对特定人群购买养老机器人给予1000至5000元不等的补贴,但似杯水车薪。未来,若能将使用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或形成租赁市场,或可让更多失能老人享受到该服务。

  当机器人深度介入养老场景,伦理争议也将凸显。首要的便是情感真实性困境。比如,日本一款海豹型机器人在失智老人群体中引发了情感依赖,很多使用者坚信其具有真实情感。这让不少人质疑:算法编织的“定制化友谊”是不是对老人的系统性欺骗?更深层的冲突在于亲情替代危机。上海某养老院引入喂食机器人后,护理效率有很大提升,但有老人感慨“机械臂喂饭挺好,但还是比不上笨手笨脚的女儿”。这种反馈凸显了照护行为中蕴含的情感价值难以被技术替代。

  面对机遇与挑战,持续推进养老机器人产业可持续发展,须构建技术创新、制度设计与伦理框架的“三角”支撑。具体来说,技术层面上推进“产学研用”联动循环,制度创新聚焦支付机制优化与标准体系建设,伦理层面则进一步探索在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之间构建平衡点,明确“辅助而非替代”原则和“人机协作”理念,确保技术服务于人的尊严。真正的“机器人养老”应是先进科技与人文关怀的共生体。

  (作者:王素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六起保健品虚假宣传案例

  • 国家标准守护校园舌尖上的安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