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强化肺癌早筛早诊能力建设、推动肿瘤规范化诊疗的背景下,肺结节精准诊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近日,《形状感知支气管镜机器人肺结节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填补国内专业领域空白。
作为我国首个聚焦形状感知支气管镜机器人肺结节诊疗领域的专业规范,《共识》系统梳理了形状感知支气管镜机器人在肺结节诊疗中的适应证、操作流程、并发症管理等关键要素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安全、规范、高效地应用这一技术提供了权威指引,标志着我国肺结节诊疗正式迈入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
国家癌症中心基于肿瘤登记及随访监测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达106万,同年因肺癌去世的患者人数高达73万,占据近三成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柳叶刀-肿瘤学》的SUMMIT研究则提示,对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以有效提高人群肺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然而,肺癌在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早期的外周肺结节通常位于支气管深部,一般难以通过常规支气管镜取到活检样本。基于此,直观复星Ion支气管镜机器人应这一临床痛点而诞生,是全球首个应用形状感知技术的支气管镜机器人平台。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三甲医院引入Ion支气管镜机器人。同时,该技术也在海外引起广泛关注。而《共识》作为我国权威医生共同制定的专业实践指南,将指导临床通过先进形状感知支气管镜机器人来诊断和治疗肺结节,让此项新技术更安全、更规范地惠及患者。
直观复星CEO刘釜均博士表示:“此次《共识》的发布,是产学界共同推动中国肺结节精准诊疗规范化的新突破,为Ion支气管镜机器人的规范化应用奠定权威基础。在我国肺癌高发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Ion支气管镜机器人助力临床医生在肺结节尚处于可治愈的早期阶段实现精确定位与活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启微创肺部精准诊疗新篇章。未来,直观复星将继续深耕肺癌精准诊疗领域,为医护人士提供更为安全、精准的诊断工具与解决方案,服务更多本土患者,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