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6月28日,第三届中西融合心脏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健康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转化应用研究”建设项目“养心定悸胶囊精准干预心律失常系列试点示范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心律失常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数据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超过430万,复杂性心律失常约占所有心律失常患者的6%~10%。值得注意的是,70%~80%的正常人群中也曾出现过早搏现象。然而,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长期应用中存在明显局限性,亟需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养心定悸胶囊源自《伤寒论》经典名方“炙甘草汤” ,是治疗各类心律失常、改善心悸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代表性中药方剂。本次启动的项目包含两项重点研究:第一项是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明军教授牵头的"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室性早搏(合并或不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组织全国28家三甲医院共同实施;第二项是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邓悦教授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林教授共同牵头的"养心定悸胶囊干预心律失常全流程大数据真实世界研究",该研究将采用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登记研究设计,预计纳入全国100余家医疗机构参与,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充分的循证证据和数据支撑。杨新春教授表示,上述研究将通过高质量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大数据研究,构建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全流程数据支撑体系,为临床提供更精准、更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推动中医药在数字医疗时代的创新发展,探索中西医协同精准干预心律失常的新模式。
此外,6月27日,在第三届中西融合心脏健康学术大会会前,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心律失常专项工作会在京召开,围绕《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心律失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构建及相关真实世界研究方案展开深入研讨。《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心律失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毛静远教授、王贤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牵头,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7家单位55位专家参与研究工作,旨在总结专家临床应用经验,全面检索、系统整理相关研究文献,明确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优势、有效性、安全性及用药方案等,形成养心定悸胶囊临床用药系统性的指导文件。会上,专家对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临床问题包括适用的心律失常类型、中医证型,养心定悸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室性早搏、房颤、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的影响,养心定悸胶囊临床使用中的禁用/慎用情况,用法、用量、疗程等进行讨论和审议。
6月29日举行的心律失常专题会议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尔东教授带来了题为《经方“炙甘草汤”现代化制剂在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中的循证医学探索》的专题报告,介绍了此前由陈可冀院士指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马晓昌教授共同牵头的“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养心定悸胶囊可显著减少室性早搏次数,改善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与传统单纯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中西医结合防治心律失常具有明显优势,传统经典方剂的疗效已被现代医学手段广泛验证,包括电生理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循证研究。养心定悸胶囊系列研究将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律失常提供高质量的循证依据,持续推进经典名方在现代医学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