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每年5月的第三周被设立为“全民营养周”,今年的主题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全民行动”。
近年来,我国先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文件,不断完善肥胖防控政策体系。为贯彻落实全国爱卫会关于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的通知要求,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学术指导单位,光明网健康频道发起“科学调控体态,构建多维健康管理”融媒体传播计划,邀请公立三甲医院重点科室专家,聚焦“饮食调控”、“慢病防治”、“科学运动”、“心理健康”、“中医药文化”与体重管理之间的关系,策划推出漫画长图和科普短视频,共同预防肥胖及相关慢性疾病,提升全民营养健康意识,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本期话题】在进行中医技法治疗肥胖的同时,饮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李斌:在日常饮食上,除了规律进餐,细嚼慢咽之外,还需要计算个人热量需求。根据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及活动量等因素,一般轻度活动的成年女性每天需1500 - 1800千卡,男性则需1800 - 2200千卡,在此基础上适当减少热量摄入,以造成热量缺口,促进脂肪消耗。
选择低热量食物:优先选择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营养且热量相对较低的食物,避免或减少高糖、高脂肪、高油、高盐的食物,如糖果、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腌制食品等。
保证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组成部分,可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鸡胸肉、鱼虾、豆类、蛋类、奶制品等,既能增加饱腹感,又有助于维持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减少便秘,同时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避免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糖果、糕点等。复杂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提供更持久的能量,且不易引起血糖剧烈波动。
【本期嘉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 副主任医师李斌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批全国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中国中药协会肝病药物研究专委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师承工作委员会委员,医学参考报中医药学专刊编委。
专注中医临床诊疗多年,在减重、疲劳调理与抗衰老领域造诣深厚。擅长运用中药内服、穴位埋线等特色中医疗法,精准辨证,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调节代谢,助力健康减脂。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通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有效缓解身心疲惫,提升精力。在抗衰老方面,以中医理论为根基,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从内而外改善机体机能,延缓衰老进程。
学术指导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品
监制
高赛 李然
策划/编导 赵希
摄像/剪辑 孙鹏宇
后期 孙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