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旨在传递:珍视自我、关爱心灵的美好寓意。
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身心成长、知识储备、健康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群体人数日益庞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他们发挥潜能、培养专业技能的保障。然而,第一次住宿的社交尴尬、同辈竞争的无形压力、考研就业的艰难抉择······这些现实难题,正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路上的“拦路虎”。
为此,光明健康联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策划推出短视频及漫画长图。以 “当古代医者遇上现代心理问题” 情景短剧,挖掘古代智慧与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内涵;用医生采访融合现代心理治疗理念的漫画,将专业知识化为实用小方法。我们希望借此提醒广大青年学生,学会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关注心理健康与心灵成长,不断提升心理素质,方能以饱满的精神与健康的心态,去拥抱他人、回馈社会。
注:图片由AIGC辅助生成
【本期话题】
从报复性熬夜到电子榨菜,年轻人沉迷即时快乐。大学生该怎么平衡短期快乐与长期幸福感?可以分享一些“5分钟快乐速充”小技巧。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肖雪:
年轻人对即时快乐的沉迷,本质是大脑在高压环境下的“自救机制”—多巴胺驱动的即时反馈能快速缓解焦虑,但过度依赖会削弱长期目标的神经奖赏通路,如前额叶对延迟满足的调控能力。平衡的关键在于:让短期快乐成为长期幸福的“能量补给站”,不必追求完全戒断即时快乐,而是在每日生活中嵌入一定的积累型快乐行动,(如每天 5分钟背单词、10 分钟运动),用微小的正向循环打破即时快乐成瘾的神经通路。
分享几个"5分钟快乐速充"小技巧:
1)感官倒带正念练习
用5分钟专注观察身边小物:比如手中的马克杯,仔细感受杯身的温度、纹路,闻咖啡香气,小口品尝时留意舌尖的味觉层次。通过刻意慢下来的感官体验,将大脑从自动驾驶刷手机模式拉回当下。
2)蝴蝶拍情绪稳定术
双手交叉轻拍肩膀(类似拥抱自己),节奏由慢到快,同时深呼吸默念“我现在很安全”。 30 秒内可激活副交感神经,缓解焦虑,适合考前紧张或深夜 emo 时使用。
3)建立快乐急救包
在手机里存3个5分钟必快乐清单(比如收藏的搞笑视频、和家人的合照、曾经的获奖证书),状态不佳时,强制自己先打开急救包。
当你能自在地在5分钟速充和持续续航之间切换,快乐就不再是需要对抗的敌人,而是助力你成为理想自我的燃料。
联合出品
监制
高赛
策划/记者
李然 郝梦晗
AIGC训练/制作
李然 郝梦晗
专家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