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清晨和夜间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临床中这类病例非常多。”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刁力为回忆起当住院医师时期的经历,“凌晨四五点常是患者突发血压升高、胸闷气短的高峰,病房巡视频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血压波动过大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显著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风险。”
5月16日,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詹中群进行高血压科普讲座。医院供图
“清晨苏醒后,体内兴奋性激素分泌增加,加上多数短效降压药药效在清晨减弱,双重作用导致血压攀升,临床中经常可见患者凌晨突发胸闷、血压骤升。”詹中群解释道,尤其针对清晨和夜间血压的控制,使用长效的,对于夜间血压管理有优势的降压药很关键。
5月16日,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刁力为在义诊中。医院供图
《2023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显示,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一些创新药物具有良好的降低夜间血压作用,包括我国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阿利沙坦酯,是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药。
刁力为也提示:“多数高血压患者都要终身管理,擅自停药会导致血压反复,损伤心脑肾。长效药物需连续服用3-5天观察效果,期间应该每日监测并记录,并且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针对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的问题。深圳信立泰药业首席医学官母生梅博士表示,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要从高血压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出发,结合指南分级、分期、分型的诊治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提供更加高效,患者依从性更好的解决方案。据悉,我国原研的第一款、全球第二款ARNI类(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阿利沙坦钙也即将获批上市,这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用药选择。
两位专家均提示,血压忽高忽低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增加冠心病的风险,更易诱发心肌梗死。还有年轻患者常因无症状而忽视血压问题,直到突发心梗或脑梗才就医。“忽视早晚血压监测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詹中群解释道,“正常血压呈‘勺型’波动,夜间血压应比白天低。不过,老年人、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因血管弹性差或神经调节功能异常,易出现夜间高血压。”
刁力为补充道,除了老年人,高危人群还包括A型性格人群,交感神经很容易兴奋,进入高血压状态;缺乏运动的人群,血管调节能力下降;还有不良生活方式,经常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经常熬夜的人群。(王卓 刘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