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5月17日,由第一健康报道发起,镇江市中医药促进会主办的“走进七〇七——中医药名家研讨会”在江苏镇江召开。会议以“探秘镇江膏药百年传承,打造宫廷医方健康新篇章”为主题,旨在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镇江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健康消费提质提效。
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也是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它以药物,施于病者体表或患部,借体表对药物的吸收和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金山牌镇江膏药是镇江的一张传统医药名片。”镇江市中医药促进会会长周恩泽在欢迎辞中表示,通过各方努力,定能推动镇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产业深度融合,让这一镇江名片焕发新光彩。据介绍,金山牌镇江膏药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目前,中医外用膏药制作技艺(金山膏药制作技艺)已成为镇江市拥有的6个省级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之一。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以视频形式对此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非遗产品,是融入百姓生活的中医药文化实例,也是构建中医药文化体系的关键元素。”杨荣臣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传“好”、传“活”中医药非遗产品,要做传播上和工艺上的守正创新。“镇江膏药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在非遗传承、工艺改进上的努力也值得肯定。期待镇江膏药能持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用“小膏药”讲好传统中医药产品在新时代焕发新生、造福百姓的“大叙事””。
“在我求学期间,就有不少老师推崇镇江膏药,今天来到镇江,我看到这一中医外治的优秀典范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体制的变革和工艺的改良,承载了几代国人的健康记忆,见证了历代医家和当代企业家传承弘扬守正创新的艰辛奋斗,也让我看到了非遗传承发展的前景和路径。”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陈峥表示。
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全国名中医吴勉华建议,下一步,还需做好非遗的典藏活化,围绕基础展开研究,并通过循证医学的临床评价增强说服力,让中医膏方进一步惠及百姓。
研讨会学术分享环节聚焦古方临床应用与产业转化,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名家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与会嘉宾认为,依托中医药非遗这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在创新转化、产研融合的背景下镇江市中医药事业将走出更有沉淀、有特色、有生命力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