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非药物的NSKSD纳豆激酶改善认知功能临床研究成果发布
首页> > 正文

非药物的NSKSD纳豆激酶改善认知功能临床研究成果发布

来源:光明网2025-04-29 18:51

  连续五年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公共健康治理能力榜首的杭州,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三届“西湖论健”大会上又发表了改善认知功能的人体临床研究新成果。

非药物的NSKSD纳豆激酶改善认知功能临床研究成果发布

浙大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旭婷在十三届西湖论健介绍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应用NSKSD纳豆激酶认知改善治疗新探索

  数据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人轻度认知障碍总患病率已高达20.8%,其中脑血管病和血管危险因素所致占42.0%,约50%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将在五年内进展为痴呆。这是健康中国建设在慢病管理领域的一道世界性的医学难题。2024版的《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指出,“目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

  为了挑战这道难题,三年前由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楼敏教授领衔,经浙江大学批准立项,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浙大二院神经内科课题专家组承担,采用日生研生命科学(浙江)有限公司提供的非药物功能食品NSKSD纳豆激酶,开展《NSKSD纳豆激酶改善无症状性颅内/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非药物的NSKSD纳豆激酶改善认知功能临床研究成果发布

2022年3月31日《NSKSD纳豆激酶改善无症状性颅内/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课题启动

  课题组成员张旭婷主任医师介绍说,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NSKSD纳豆激酶治疗无症状性颅内/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等改善情况,采用证据级别很高的RCT研究方法(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单中心试验设计,方法科学严谨。计划入组100例,实际入组97例,最终符合统计分析要求的受试患者88例,按随机号分为纳豆激酶组或安慰剂组。入组标准为年龄≥40岁,且影像学评估提示单侧颅内/颈动脉狭窄≥50%的人群。经过三年的临床研究,受试者每日口服NSKSD纳豆激酶胶囊2粒(纳豆激酶活性含量4000FU/粒,早晚各1粒),持续6个月后,观察认知功能评分(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睡眠评分等,研究结果显示,纳豆激酶组视空间功能明显好于安慰剂组,且亚组分析纳豆激酶组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优于安慰剂组(P值0.028),表明非药物的功能营养食品NSKSD纳豆激酶对无症状性颅内/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和睡眠质量的提高是有效的。

  张旭婷主任医师解释说,所谓视空间能力,是一种整合视觉感知、记忆与执行功能的复杂认知系统。视空间能力下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方向感障碍,迷路风险增加;日常活动执行困难,穿衣、进食、洗漱等自理能力受限,阅读和书写障碍;驾驶与操作能力下降,导致驾驶危险,工具使用障碍;居家安全隐患,跌倒风险升高,物品摆放混乱;社交与心理健康影响,情绪焦虑或抑郁;还有学习与职业发展受阻,学习困难,工作能力减退等。因此,视空间能力下降对个体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开展其早期干预对于防治血管性痴呆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张旭婷主任医师坦言,治疗因血管狭窄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是摆在神经内科医生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对此的防治手段有限,我们一直在探索除内科标准治疗之外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案。本课题将为探索非药物的膳食补充和精准营养干预寻找新途径新方法,这也是开创卒中防控关口前移先河的一项科学实践。我们采用单中心、多模态评估方法,结合磁共振成像与神经心理学量表,为纳豆激酶的精准应用提供了高级别证据。非药物干预的安全性优势,也推动了营养干预在慢病管理中的标准化进程。

  张旭婷主任医师进一步指出,之所以选择采用这款NSKSD纳豆激酶功能食品开展本课题临床研究,一是基于多年来NSKSD纳豆激酶国际国内的多项临床研究发现,二是产品应用安全性的国际认证及医学专家的建议。

  此次临床研究成果的揭晓,标志着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现了一条可以应用实践的非药物干预的新路径、新方法。

  出席本届西湖论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来自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的几位主任委员,以及全国多地的知名医学专家,为浙江在健康管理领域的新探索、真实践、产学研用全链条融合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絮肆虐扰民、火灾隐患丛生,如何破解?

  • 国家卫健委:关爱劳动者,应对职业健康新挑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