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国第23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全力保障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发布成为此次宣传周的一大亮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新版目录,从原有的 10 大类 132 种职业病扩展至 12 大类 135 种,将于 2025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此次修订首次增设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 与 “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两大类别,其中,制造业工人常见的 “腕管综合征”(俗称 “鼠标手”)被正式纳入职业病保障体系,这一变化标志着我国职业病防治向精细化、科学化迈出关键一步。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诊断办公室主任曹晓燕解读,“职业性腕管综合征” 认定有严格标准,需结合连续三年及以上特定职业史、症状体征、神经电生理或超声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并排除其他病因。
在宣传周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以 “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 为主题开展活动,要求各地为劳动者提供心理咨询、疏导和干预服务,做好职业人群慢性病防治、健康体重管理、心理健康促进等工作。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 “地市诊断、县区体检、乡镇康复” 的职业病诊疗康复体系。
从制造业工人的 “腕管综合征” 被纳入法定职业病,到全社会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全方位关怀,我国职业健康保护工作不断深化。在 “五一” 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对职业暴露风险的精准防控,更彰显了对每一位劳动者健康与权益的重视,让劳动者能在健康的环境中创造价值。(光明网编辑郝梦晗整理,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