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25日是第 39 个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宣传主题为 “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我国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按程序向居民免费提供,主要针对儿童;非免疫规划疫苗居民自愿接种,费用形式多样。
目前,国家为儿童免费接种 14 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 15 种疾病。如乙肝疫苗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灰灭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等。
不同疫苗接种剂次存在差异。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疫苗接种的剂次、年龄、时间及间隔等,是免疫程序的核心内容,旨在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有效性、便利性与经济性。延迟接种通常不影响疫苗效果,但会增加患病风险,尤其在疾病流行期或接触传染源时。
关于同时接种多个疫苗,国家疾控局介绍,工作规范中有相应要求: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同时接种应在不同部位;现阶段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减毒活疫苗未同时接种,应间隔不少于 28 天;接种灭活疫苗或口服减毒活疫苗后,接种其他种类疫苗,间隔无限制。
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手段,如今通过疫苗预防疾病已强调覆盖全生命周期,老年人、孕妇、医务人员等是重点接种人群。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人超四成多种慢性病共存,更有必要接种相关疫苗。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冯录召推荐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及共病人群,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这些疫苗能降低发病、住院及严重并发症风险,带状疱疹疫苗还有助于预防认知减退甚至老年痴呆。老年人接种疫苗时应评估身体状态,慢病稳定期可接种,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对疫苗成分过敏者为禁忌人群。
部分人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硬结或低烧现象,儿童发烧反应相对更多。王华庆指出,少数孩子接种后出现低热、局部红肿硬结,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多饮水、休息并观察,一两天可缓解;若局部红肿硬结大、孩子哭闹不止或出现高烧,则需及时就医。(光明网编辑郝梦晗整理,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