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2025)26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作为亚太地区肝病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本次会议以“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为主题,汇集了全球肝病研究者、临床医生、公共卫生专家等,共同探讨和分享关于肝病预防、诊断、治疗与管理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数据显示:我国慢乙肝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为22%和15%,诊断、治疗缺口巨大,规范化诊疗仍为乙肝防治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乙肝病毒感染会极大地提升罹患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的风险。我国每年平均1000名慢性乙肝患者中,就有1到5人,会朝着肝癌方向发展,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出席会议并指出,现有诊疗体系仍面临关键瓶颈:临床管理尚未形成国家层面的标准化模式。为此,亟需构建覆盖全国的乙肝患者全周期管理体系,同时强化多学科协作网络,整合肝病内科与肿瘤科资源以优化院内肝癌诊疗路径。唯有将科学证据转化为系统性公共卫生策略,才能实现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跨越,最终减轻肝病对中国社会的长期健康负担。(记者/赵希 剪辑/孙鹏宇)
【本期嘉宾】王宇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
【本期话题】
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实现减少新发感染,降低死亡的总目标?您有哪些建议?
2.今年大会的主题是“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肝炎防治工作,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形成政府、医疗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的长效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