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粗粮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选择。不仅因其价格实惠、营养丰富,更在于其在预防多种慢性疾病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提及粗粮,玉米、燕麦、小米、高粱等常见品种便跃然脑海。这些传统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纤维、低脂肪的独特优势,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百姓中口口相传。现代医学研究揭示,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稳定血糖,为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同时,粗粮富含的B族维生素和镁、锌等微量元素,对于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也展现出了显著效果。
粗粮的烹饪方式多样,无论是煮粥、蒸饭,还是制作成各式面点,都既简单又美味。每日适量摄入粗粮,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改善肠道健康,有效减少便秘问题。对于中老年人而言,粗粮更是延缓衰老、保持健康的理想选择。
最新研究表明,适量摄入粗粮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优化肠道菌群结构,并助力体重管理。鉴于此,我们特此呼吁广大民众,将粗粮纳入日常饮食中,既可享受美味佳肴,又能守护身心健康。
不论是煮一锅香喷喷的玉米粥,还是蒸一笼松软可口的小米饭,都是既健康又实惠的饮食选择。从今天起,让我们一同将粗粮打造为餐桌上的“长寿密码”,为全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作者:山西白求恩医院高磊磊、郭军)
温馨提示: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规定,粗粮的摄入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全谷物和杂豆类:每天应摄入50~150克。全谷物包括糙米、燕麦、荞麦、玉米等,杂豆包括红豆、绿豆、芸豆等;薯类:每天应摄入50~100克。薯类如红薯、土豆等,也是粗粮的重要组成部分。
粗粮的摄入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年龄、性别和活动量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