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3月16日,“中国卒中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天坛脑血管病会议2025(CSA & TISC 2025)学术启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的脑血管病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即将于今年7月召开的CSA&TISC 2025会议规划蓝图,探讨我国卒中防治事业的发展方向。
本次启动会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安定教授主持。
中国卒中学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我国脑血管病防治事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随着“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动,国家卫健委《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发布、“四大慢病”重大专项与“中国脑计划”第二期的推进,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5年适逢再灌注治疗30周年,会议将以此为契机,聚焦1995年NINDS研究开启的卒中治疗新时代,深度探讨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路径,为学科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随后,中国卒中学会官方英文期刊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SVN)的执行副主编兼总编辑David Wang教授以《SVN十年征程与未来启航》为题,回顾了期刊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规划。他提到,SVN将以创刊十周年为契机,推出一系列庆祝活动,包括10周年特刊、卓越青年科学家训练营/研究工作坊等,旨在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推动卒中领域的研究进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丽萍教授接着详细介绍了新刊《Brain Health》的筹备工作。她强调,该期刊的创立旨在通过搭建多学科、国际化学术平台,推动全球及中国脑健康领域的科研创新与临床实践,聚焦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助力解决脑健康重大问题。期刊已邀请到包括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Jonathan Rosand教授、世界神经病学联合会(WFN)主席Wolfgang Grisold教授在内的数十位国际专家组成编委团队。
随后,王拥军教授介绍了CSA & TISC 2025学术年会的整体规划。本次会议将围绕健康中国行动、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人工智能、脑健康以及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与创新转化等主题,开设相关论坛,聚焦临床未解决的问题。会议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专题发言、专题辩论、主题讨论、专家面对面、现场演示等,并将推出特别主题活动,如脑血管病防治的十大进展、脑健康主题系列活动等。
在会议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CSA & TISC 2025的论坛设置及形式展开热烈讨论。青年学者呼吁增设壁报巡讲及点评环节,为年轻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展示与交流机会。此外,专家们还建议增设前沿技术、新兴领域方面的相关专题论坛。这些建议为CSA & TISC 2025的筹备提供了重要参考,将进一步丰富会议内容,提升学术影响力。
作为国内脑血管病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CSA & TISC始终致力于推动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为我国脑血管病防治网络的构建和国家医疗健康政策的落实提供了坚实支撑。它不仅将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推向世界舞台,更展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