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取出费,以及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这一举措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收费路径,标志着我国在支持前沿医疗技术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通路的前沿科技。它通过识别脑电波特征直接读取大脑意图,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从而实现人与机器或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联通。这一技术有望创造诸多医学奇迹,如帮助瘫痪者行走、让失语者“说话”、让盲人“复明”。
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在头皮表面使用电极、传感器等设备获取大脑活动信息,具有易操作、安全性高等特点。此次《指南》新增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项目,正是为临床使用此类技术时所需的设备调试服务而设。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脑机接口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国“十四五”规划已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国家重点前沿科技项目。今年2月,国家药监局对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立项,进一步推动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此外,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发布了支持脑机接口发展的相关五年规划方案。
国家医保局此次发布的《指南》,不仅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收费依据,还充分体现了对高水平诊断技术价值的重视和支持。各地在对接落实《指南》后,脑机接口医疗收费将更加规范,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为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不仅有望改善众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将推动我国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逐步推广,脑机接口技术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光明网编辑郝梦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