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
2025全国两会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结合履职实际
围绕民之关切积极建言献策
【栏目介绍】
紧扣“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收官节点,围绕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的“深化医改攻坚年”“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冲刺”等核心任务,结合《健康中国行动2023-2030》最新政策导向,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卫生推出《2025光明网两会·健康中国追梦人》专栏。
通过对话医疗健康领域代表委员,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传承创新、AI+医疗等热点议题和民生话题,全景展现五年来健康中国建设成就,解析改革难点突破路径,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于此,全国人大代表、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王雅丽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智能内镜技术的全国推广与政策支持
1. 纳入国家医疗新基建规划:
- 将智能内镜设备配置纳入《“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优先向地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放设备,缩小城乡医疗资源差距。
- 设立专项资金,对基层医疗机构采购国产智能内镜系统提供补贴,降低设备采购成本。
2. 建立标准化诊疗流程:
- 制定《智能内镜临床应用指南》,规范AI辅助筛查的操作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确保技术应用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 推动智能内镜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EMR)对接,实现诊疗数据互联互通,优化患者全流程管理。
二、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体系
1. 加强基层医生培训:
- 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和三甲医院,建立“智能内镜培训基地”,通过AI模拟诊断系统对基层医生进行实操培训。
- 将智能内镜操作纳入医师继续教育学分体系,激励医生掌握新技术。
2. 推动多学科协作与远程医疗:
- 鼓励三甲医院与基层机构建立“AI+内镜”协作网络,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实时指导疑难病例筛查。
- 推广“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整合消化内科、病理科、影像科资源,提升复杂病例的诊疗效率。
三、支持国产技术研发与国际合作
1. 加大研发投入:
- 设立国家科技专项,支持消化道AI辅助诊断系统的算法优化与临床验证,重点突破早期癌变识别、病理切片分析等关键技术。
- 鼓励高校、医院与企业联合攻关,形成“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机制,加速技术转化落地。
2.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 推动与国际顶尖机构的合作,引入先进智能内镜技术,同时加强本土化改进,避免核心技术“卡脖子”。
四、完善医保支付与筛查普及机制
1. 将智能内镜筛查纳入医保:
- 将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的AI辅助内镜筛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筛查覆盖率。
2. 开展全民早癌筛查行动:
- 在高发地区(如胃癌高发的辽东半岛、食管癌高发的华北地区)开展免费或低价筛查试点,利用智能内镜技术实现大规模人群快速筛查。
出品
监制 李然
策划 李然
制作 孙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