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临床专家呼吁提升偏头痛规范诊疗能力与创新药物可及性
首页> > 正文

临床专家呼吁提升偏头痛规范诊疗能力与创新药物可及性

来源:光明网2025-03-06 15:49

  偏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近期的媒体采访中,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立医院东院保健神经内科主任卢林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学部主任医师于生元教授,共同交流了其提交的《关于提升中国偏头痛规范诊治能力及加速医药创新》的建议,呼吁国家重视神经内科领域头痛亚专科建设,推动创新药物的临床使用和可及性,为偏头痛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临床专家呼吁提升偏头痛规范诊疗能力与创新药物可及性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立医院东院保健神经内科主任卢林教授

临床专家呼吁提升偏头痛规范诊疗能力与创新药物可及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学部主任医师于生元教授

  偏头痛:被忽视的健康“杀手”

  偏头痛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性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据卢林教授介绍,偏头痛在我国的疾病负担极为沉重,尤其在50岁以下人群中,偏头痛的疾病负担位居神经系统疾病之首。数据显示,偏头痛患者平均每年因病缺勤6.5天,日常活动受影响天数达7.7天,年收入水平降低20%~30%。据统计,2023年,我国因偏头痛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718亿元,占当年GDP的1%。

  偏头痛不仅影响患者个人,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卢林教授指出,偏头痛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卒中的第一大非传统因素,显著增加了患者的致残风险。

  诊疗现状:挑战重重

  于生元教授指出,偏头痛的诊疗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偏头痛的误诊漏诊问题突出。我国目前仅34%的患者得到规范诊断,部分基层医院仍沿用“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不规范术语,导致治疗混乱。其次,就诊率低,约有一半的患者未能及时就医,而是选择自行服用止痛药。第三,即使就医,由于缺乏专业的头痛亚专科医生,规范诊断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据调查,目前偏头痛的规范诊断率仅为27.3%,远低于理想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6.5%的偏头痛患者因频繁使用引发MOH,进一步加剧病情。部分患者因不规范使用止痛药,导致头痛慢性化,每月头痛天数超过15天。

  对此,于生元教授强调,止痛药虽能缓解疼痛,但过度使用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药物依赖。

  创新药物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随着对偏头痛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创新药物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卢林教授提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的出现,为偏头痛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这类药物不仅能有效缓解偏头痛发作时的症状,还能减少头痛发作频率,且安全性较高。

  于生元教授补充道,CGRP受体拮抗剂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药物,一次发作通常只需服用一片,即可实现长时间的疼痛缓解。

  专家呼吁:加强规范诊疗与创新药物支持

  为改善偏头痛的诊疗现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立医院东院保健神经内科主任卢林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提升中国偏头痛规范诊治能力及加速医药创新的建议》,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头痛亚专科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建立省、地、县三级头痛防控诊疗体系,在三级医院里开设头痛专病门诊。二是加快头痛规范诊治能力建设和人才储备,开展体系化的帮扶培训,提升偏头痛规范诊治能力,优化患者诊疗路径。三是普及创新治疗方案,加速创新药物进入医保,提升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及可支付性,让更多患者获益。

  于生元教授表示,“据我了解,卢林教授的提交的是首份聚焦在偏头痛领域的专项建议,非常及时且必要。其精准切中了当前防治工作的两大关键:一是专科诊疗能力建设亟待强化,二是创新治疗手段供需存在短板。

  未来展望:规范化诊疗与学科发展

  随着头痛防控体系建设的推进,我国的头痛诊疗水平有望得到显著提升。于生元教授介绍,《中国头痛防控基地及体系建设》项目已在全国30个省市建成512家头痛中心和门诊,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头痛防控网络。未来,通过规范诊疗流程和质量控制,头痛患者将能够在当地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卢林教授和于生元教授均表示,偏头痛的规范化诊疗不仅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开支,提高生活质量。对国家而言,规范化诊疗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减少因头痛导致的经济损失。

  在未来的偏头痛治疗中,创新药物的应用和诊疗模式的优化将成为关键。专家们呼吁,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推动偏头痛诊疗的规范化和创新化,让更多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回归健康生活。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校园限售“三高”食品能否破解“小胖墩”困局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清明节食品安全提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