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学生压力管理:创新教育模式,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首页> 资讯速递 > 正文

大学生压力管理:创新教育模式,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来源:光明网2025-03-03 14:01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发展。当代高校学生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如果长期积累心理压力,可能会引发内心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探索如何有效管理大学生压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实践当中,通过强化心理支持系统,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进而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现代大学生压力来源分析

  现代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往往面临着多方面的生活压力。具体而言,大学生压力来源往往具有复杂特性,体现在学业等多重领域。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在学业上的压力显著增加,要面对考试成绩等多重要求,部分院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制度较为严苛,也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了学生的内心压力。从社会层面而言,现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要求学生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能力,许多大学生在择业中都会感到焦虑,成为内心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与此同时,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家庭迈向社会的重要过渡期,在此时期,大学生需要面对多重关系处理,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在家庭关系中,学生往往也容易感受到压力,部分家庭对子女期望过高,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随着现代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大学生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学生在接触外部多元信息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心理冲击,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波动。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为应对学生心理压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关注个体差异。大学生群体的压力来源和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不同背景的学生可能面临截然不同的挑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在教育设计上,可以采用分层教育的策略,为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内容,提升心理教育的效率和吸引力。针对高压力学生,可重点开展情绪管理等课程,要探索多样化教育方式,通过课工作坊等形式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偏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度。

  预防与干预并重,构建支持体系。要通过建立系统化的支持体系,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全程保障。具体在教育管理实践当中,预防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心理韧性。作为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计划,创新开设涵盖压力管理课程,有效帮助学生学习识别压力信号,构建积极思维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压力源。与此同时,高校层面需要建立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应定期开展压力筛查,及时发现高风险学生,帮助学生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有效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大学生开展压力管理的实践方法

  注重心理调适。心理调适对于大学生开展自我压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生通过深入反思压力来源,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问题本质,及时进行自我心态管理。在此过程中,通过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可以帮助学生释放负面情绪。比如说,正念训练是近年来在心理学领域广泛应用的压力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摆脱担忧,提升自身情绪稳定性。此外,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技巧也在心理调适实践中具有良好效果,学生通过调节自身生理反应,可以提升内心平静水平。作为大学生,要积极开展自我心理调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开展相关专业心理知识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水平。

  引导时间管理。时间分配不合理也容易产生心理压力问题。作为学生需要学会制定明确的计划,将任务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为每项任务设定具体的时间节点。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任务清单提升时间管理效率,要在众多任务中区分轻重缓急,集中精力处理最紧迫事项。同时,学生还需培养适延迟满足能力。此外,要注重劳逸结合,提升学习综合效能,研究表明,过度学习工作不仅会降低效率,还可能导致身心双重疲劳,作为大学生应在学习之余留出足够时间进行自主活动,实现身心全面平衡,提高心理压力管理综合水平。

  强化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系统的核心,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应在情感上给予关怀,及时提供合理帮助。家长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主生活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决策,真正提升学生心理压力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开展校园心理咨询对于学生压力管理也具有积极意义,许多高校设有心理健康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辅导服务。高校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压力源,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应对建议。作为大学生自身,通过与朋友互动可以分享彼此的困惑,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互助小组等形式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相互支持的校园环境。

  在大学生压力管理中的教育探索

  创新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调节。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项目式学强调通过实践协作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具体到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围绕实际问题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设计方案等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要注重增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进一步减轻内心压力,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在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式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协作分担负担,探索增强人际互动,有助于缓解学生自身的孤独感。从高校角度而言,要创新设立弹性学分制度,不断优化课程时间安排,帮助学生更合理地规划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灵活构建学习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度,有效缓解大学生综合压力,发挥教育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水平。

  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良好风尚。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育当中。高校可以举办校园文化节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归属感。在日常管理当中,要注重建立平等的校园规则,推动师生间开放交流,可以开展专题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技能,让学生了解压力成因,积极寻求应对方法。此外,高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宣传日,定期开展集中宣传,举办艺术疗愈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释放压力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环节内心压力。高校应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教师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提高教师教育指导能力。

  注重工具应用,引入信息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数字化工具已经开始在学生压力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智能化心理支持系统为例,可以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在教育实践当中,很多高校探索开发了心理健康移动应用程序,大学生可以与虚拟心理咨询师进行互动,获得定制化的放松训练方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高校可以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水平,通过将数据上传至学校的心理健康管理平台,能够快速识别高风险学生,及时提供个性化干预措施,避免出现深层次的心理健康问题。此外,学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定期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群体的压力趋势,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

  大学生压力管理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成长,同时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稳定。在教育实践当中,通过全面分析大学生压力来源,有助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作为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推动压力管理教育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出具有强大心理韧性的高素质人才。(作者:冯华,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校园限售“三高”食品能否破解“小胖墩”困局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清明节食品安全提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