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无论是在普通的厨房里,还是在充满好奇心和创新精神的实验室中,热爱烹饪和富有钻研精神的人们,都可能会对一颗平凡无奇的鸡蛋无可奈何——因为找不到一种简单方式,能让每一颗鸡蛋都达到完美的熟度,同时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
煮鸡蛋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并不容易做到最好。一直以来,几乎没有人凭借传统“硬煮法”烹饪出一颗堪称完美的鸡蛋。
直到最近,发表在《通信工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揭示出一种“周期性烹饪”创新方法。它不仅让每一颗煮鸡蛋都能达到完美的均匀熟度,还能提升其营养成分。
我们都知道,传统煮鸡蛋的方法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在100摄氏度的沸水中硬煮,但这会导致蛋黄完全凝固;要么通过真空低温烹调,在60到70摄氏度下慢慢炖煮一小时,但这会让蛋白不够熟。而“周期性烹饪”则巧妙地结合了这两种方式的优点,同时避开了它们的缺点。
科学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模拟出了这种全新的煮蛋过程:将鸡蛋在100摄氏度的沸水和30摄氏度的冷水中交替浸泡,每两分钟转移一次,总共持续32分钟。
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蕴含着科学的智慧。在这段时间里,蛋白逐渐变得细腻而富有弹性,蛋黄则保持了奶油般的柔软质感。更神奇的是,经过这样的处理后,蛋黄中的多酚含量显著增加,这是一种被认为对健康非常有益的微量营养素。
而当这颗经过“周期性烹饪”的鸡蛋最终被端上餐桌时,其质地和风味都让人眼前一亮。为了更好地评估,科学家用核磁共振和高分辨率质谱法,仔细分析了每一颗实验鸡蛋。结果证明,新方法不仅能带来绝佳口感,还能提升营养价值。
当你时间充裕时,不妨也尝试一番“周期性烹饪”法。但清晨人们通常相当匆忙,因此,这一研究结果更有可能促成一种全新的煮蛋器面世,届时就可让你在十分钟之内,拥有一颗完美的煮鸡蛋。(记者 张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