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黄帝内经》翻译与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身份构建
首页> 资讯速递 > 正文

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黄帝内经》翻译与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身份构建

来源:光明网2024-08-29 11:31

  随着全球健康观念的不断演进与科技的快速进步,中医药这一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疗效的医学体系,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世界对于多元化健康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也彰显了中医药在增进人类健康福祉方面的独特价值。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球健康领域正逐步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当前,中医药翻译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这一趋势根植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与推动。本课题以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的翻译为例,认为从文化翻译视角看中医文化翻译,有利于在全球化浪潮下建立中医文化身份,扩大中医文化影响力,让中医真正走向世界。

  一、诠释‌“时序”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理念

  1.《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被誉为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其余三部通常为《难经》、《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关于其成书年代,虽有多种说法,如成书于黄帝时代、春秋战国、秦汉之际或西汉等,但晚近的研究多倾向于认为其主体部分汇编成书于西汉中晚期,大约在公元前91年至公元前6年之间。这一时期的西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特别是“黄老之学”的兴起,为《内经》的成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土壤和学术氛围。同时,随着医学实践的积累,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也为《内经》的理论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核心价值

  《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全书约20万字,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巨著。其内容涵盖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养生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历代医家对《黄帝内经》内容的分类不尽相同,但大体可以概括为藏象、疾病、论治、养生等几大部分。

  《内经》的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等。其中,阴阳五行学说贯穿全书,成为中医学的基本方法论。这一学说将宇宙间万事万物划分为阴阳两大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范畴,旨在阐释宇宙万物起源、发展、变化和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在中医理论中,阴阳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高度抽象概括,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与外在表现的深刻体现。

  此外,《内经》还详细阐述了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如治病求本、调节阴阳、因势利导等,遵循自然规律,践行“天人合一”生态观,形成了完整的论治体系。

  《内经》中的养生智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无病之摄养和病后康复两个方面。无病之摄养强调健身缓老与防病,提出了“治未病”的养生思想,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理念,即重视预防和养生,就通过调养阴阳,增强体质,提倡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思想指导下,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方式,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核心价值,即中医学“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

  二、《黄帝内经》翻译现状

  1.翻译版本多样性

  《内经》的外文译本种类繁多,其中英译版本多达15种,此外还有德语、俄语、日语、法语等多种语言译本,共涉及超过20种语言。这些译本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内经》的关注和研究兴趣。

  2.国内外研究文献数量日益增多

  《内经》的英译史可以追溯到1925年,英语译本比较多。从中国知网(CNKI)查询可知,在2000年之前对其英译本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文献检索方法是对《内经》主题进行探索,已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上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国知网以“《黄帝内经》翻译”在“全文”进行检索,搜索到共19327篇。其中,文献主题涉及临床研究、临床疗效以及观察翻译实践报告。发表在学术期刊共5440篇,学位论文(硕博)共1.22万篇。

  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与思维方式。大数据分析是如何运用并影响到到翻译活动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有关中国书籍在国外出版及接受情况,可以通过“亚马逊”图书网上可以调查了解中国典籍英译本的相关数据。笔者在美国亚马逊图书网上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药)为关键词调查了2024年8月以前的英译本的相关数据共得到的结果是3,000条,网站上的中国典籍英译本内容涉及文学、哲学以及医学。在亚马逊官网上,以 “huangdi neijing ”(《黄帝内经》)为关键词,搜索到共92个结果。

  有关中国中医典籍英译本等在海内外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进一步揭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中华文化、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开始走向国际社会,开始从文化输出走向文化强国迈进的转型阶段,主动地加入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使命中。

  3.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以下内容是当前《内经》的翻译存在一些问题以及应对方式:

  翻译标准化不足:中医翻译尚缺乏统一的原则和公认的标准,导致译本间存在错译、漏译、相互矛盾的情况。改善措施就是要推动中医翻译标准化,如制定统一的中医术语翻译标准,解决翻译过程中的标准化问题,提高译本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国际影响力有限:国内学者翻译的版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较弱,国外学术出版社出版的译本则更具影响力。加强国内外出版社合作是比较优化的方案,例如,选择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社合作出版《内经》的译本,提高其国际传播效果。

  翻译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译本存在误译、歪曲甚至丑化中医的现象,影响了中医的国际传播。改善的措施,首要的是国家翻译介入,依托国家力量,整合跨学科资源,进行高质量的翻译工作,确保译本的准确性、学术性和权威性。此外,译者的创造性应该得到重视。例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黄帝内经》的内涵和背景,注意原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合理运用同义词和类比,注意翻译的平衡性,善用注释和解释,补充相关背景知识,以确保译文准确传达原著的意义。在翻译过程中关注译者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使译本在准确传达原著意义的同时,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文化内涵。

  三、《内经》等中华医典走向世界的推动力

  《内经》的文化精髓主要体现在其综合性的医学知识、深厚的哲学思想,强调预防和养生的理念上。以下是从健康观念转变、政策强力支持、文化自信复兴、市场需求增长等四个方面,阐述中医药事业所迎来的历史机遇。

  1.全球化背景下的健康观念转变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慢性疾病的日益增多,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健康观念与治疗方式。中医药强调“治未病”、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其理念与当前全球倡导的预防为主、身心和谐的健康理念高度契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对中医药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将针灸等传统中医疗法纳入其全球卫生服务体系,并鼓励成员国探索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途径,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选择,中医药及中医药文化国际认可度得到了提升。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提升了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政策强力

  支持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从《中医药法》(2016)的正式实施,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19)的发布,再到“十四五”规划纲要(2022)中明确提出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这些政策不仅为中医药提供了法律保障,还明确了发展方向,为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2019年10月首次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习总书记特别引用了“博大智慧”一词来形容中医药学的重要性,彰显中医药文化地位;党的二十大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理念。政府加大对中医药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3.国际合作深化 市场需求增长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健康智慧和哲学思想。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中医药的价值和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认同,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深厚的社会基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成为东盟、“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健康消费需求的升级,中医药在医疗保健、康复养老、健康旅游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疫情后,许多国家和地区人民对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

  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中医药合作,不仅促进了中医药服务、教育和科研的国际化,也为中医药文化的翻译与传播开辟了广阔空间,使得更多国际友人能够理解和接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四、翻译方法的多样性与创新以精准传递中华医学精髓

  1.科技进步与翻译技术革新的融合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翻译技术的不断革新,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医药术语的标准化、翻译的精准性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中医药在药材种植、药物研发、临床诊疗、健康管理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中医药的精准度和疗效,还拓宽了中医药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可以更加高效地构建中医药术语库,优化翻译流程,确保中医药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准确传递与共享。这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2.教育体系完善

  中医药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学历教育到继续教育,中医药教育体系覆盖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培养需求。同时,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3.翻译理论研究进展

  《内经》的翻译,从最初的简单名词术语翻译,到如今已深入到修辞格和语篇连贯性的研究,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内经》英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未来,《内经》英译研究将继续深化,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运用现代翻译理论和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进一步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在现代社会,《内经》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其蕴含的养生智慧对于现代人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具有指导意义;其次,其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为现代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研究方向;最后,其跨学科融合的特点也为现代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五.结语

  中医药及中医药文化翻译事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医药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这项研究是获得基金资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1.广西医科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医学本科生英语读写能力培养改革与思考”(2023Y17);2.广西医科大学“四新”项目课题“‘一带一路’视角下广西面向东盟医学生英语书面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SX202243);3.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设立“外语学科专项”课题名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翻译与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2WYL004)。

  作者:李雨彤,中南民族大学;黄爱琼,广西医科大学。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京市启动流感疫苗接种

  • 医疗广告审查告知承诺制是一种监管创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