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时代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大学不仅仅只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要是塑造学生思想、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环境。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关键作用。校园文化不同于教学大纲和课堂讲授,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氛围的体现,涵盖了学术氛围、社会互动、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蕴含着学校传统办学理念和特色、教育教学风格和水平,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校园文化如何有效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学术成就和维护心理健康,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深刻的理解和实践指导。
1、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在大学校园中,文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行深刻塑造的过程。
1.1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能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和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可以组团参与环保宣传、扶贫济困、支教助学、无偿献血、科普服务、文明推广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深刻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和责任感。这些经历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他们对社会贡献的理解和认同,既培养了积极的公民意识,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1.2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
组织校园运动会、社团、健康讲座等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这种文化倡导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还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健康需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1.3引导学生形成正向的人生目标和职业道德
通过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等项目,帮助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塑造他们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例如,定期组织职业讲座和行业交流会议,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职业的专业要求,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树立远大的职业目标,从而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2、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学术成就的影响
校园文化对学术氛围的影响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方面。学术氛围涵盖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等多个方面,它对学生的学术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校园文化中学术典范和榜样的存在和弘扬,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中杰出的教师和校友的学术成就和创新经验可以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开展学术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2.1激励学术追求与创新精神
通过奖学金、学术竞赛、学术讲座等方式,鼓励学生在学术领域深入探索和表现。这种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求索和学术问题的思考。校园文化通过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培养创新思维。学校的文化是否注重学术探索、自主研究以及对新观点的尊重,都影响着学生是否具备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思考能力。
2.2提升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个性化教育方案、学业辅导和学习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升学习效率和成绩。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导师制度,为学生制定专业的发展计划,帮助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这种个性化关怀和支持,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还能有效培养他们在学术领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促进学术合作与交流
组织学术研讨会、国际交流项目或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与同行学者和同学交流学术想法和经验的机会。这种交流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还能够促进他们在学术上的互动和合作精神。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合作,学生不仅学会了尊重和接纳他人的观点,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学术表达和沟通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3、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管理、思想教育与娱乐功能,能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氛围,对其心理与行为能起到引导与影响作用,好的校园文化与环境,对大学生适应能力、心理韧性和健康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3.1创建支持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为学生提供安全、稳定和支持的发展环境。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中心,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困扰,整体提升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这种支持性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同时促进他们的心理成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快速发展。
3.2培养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
通过组织适应训练、情绪管理课程和团队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压力和挫折的正确认知和应对方式。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社团合作、户外拓展等活动,在团队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面对困难时的随机应变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自信心。这种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为他们的成功就业和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3.3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意识
开展心理健康的主题讲座和研讨会,向学生传递正面的心理健康信息,教导他们正确识别和积极应对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关于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和人际关系的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2]。这种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形成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和行为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是知、情、意、行诸要素全面协调发展的结果。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隐性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大学教育的关键时期,学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和推广有效的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顺利走入社会,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陈爱志 福建理工大学,副研究员)